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新老年人”引领消费新趋势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7亿多人出游。哪个年龄段的游客最舍得花钱?调查数据显示,不是人们印象中喜欢“买买买”的“80后”“90后”,也不是薪资处于职场高点的“60后”“70后”,而是“50后”,单次旅游人均花费达到了3640元。   “50后”的年龄分布在60—70岁之间,已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节俭”是中国老年人的一大特征。从采买食材到置办衣物,从寻医问药到远近出行,老年人往往精打细算,在节约上下足功夫。老年人也热衷于储蓄,即使收入不错,也倾向于把钱存起来或购买安全性高的国债等。   不过,随着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陆续退休、步入老年,中国老年群体高储蓄、少消费的特征悄然改变。收入不错、舍得花钱、追求品质,一批“新老年人”引领老年消费新趋势。   消费方式变了   “新老年人”是网络达人   与人们固有印象中的老年人不同,“新老年人”对网络的接受度高、对电子类产品使用熟练,继而深刻地影响其消费方式。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阿姨刚退休两年。买菜是小区里老年人几乎每天必做的事。但刘阿姨很少出门上菜场、去超市。“附近的菜市场,环境脏乱差,路也不好走。去超市,买的多了又拎得累。我都是网上下单。”刘阿姨向记者展示手机中一款主打线上零售业务的应用程序。“你看,只要点开这个图标,蔬菜、粮油、水果、饮料、日用百货,应有尽有,都是品牌超市的商品。价格可能比菜市场高一点,但东西干净卫生、包装整洁。选好要买的商品类别和数量,当天内附近的物美超市就会派出工作人员送货到家。”   刘阿姨使用一款华为智能手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字体和按键大但功能相对较少的老年手机。“人老了,眼睛花是正常现象。但我戴上老花镜后完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而且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可以自己调大字号。”刘阿姨介绍到这里有些自豪。她告诉记者,自己不仅经常线上购物,对于凑单、团购、返券、打折等省钱方式,也十分熟稔。从水果到服装,她总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有时候还会使用代购、海淘。   使用移动终端和支付软件消费、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消费,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利”,而今“新老年人”对其同样轻车熟路。目前,中国60岁以上网民数量已超过4亿人;超过六成的老年人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消费。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网上购物人群十分庞大,仅淘宝天猫上就有近3000万人。许多老年人选择线上平台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既轻松便捷,又让腿脚多多少少有些不方便的老人们省去不少麻烦。   “新老年人”对新型电子产品的接受度也很高。2019年10月7日是重阳节,京东发布的重阳节消费大数据显示,智能手机、智能拐杖等电子产品位列搜索关键词的前几名。调查显示,44%拥有智能手机的55-65岁“新老年人”都是自行选购智能手机的,没有参考配偶、子女和亲朋的意见,也没有借助他们代为购买。在京东平台上,老年商品销售额显著高于平台整体销售增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消费偏好变了   “新老年人”追求生活品质   不委屈自己、愿意为生活品质花钱,是“新老年人”消费的一大特点。   资深驴友中有大量“新老年人”。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老年人。”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余大爷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位退休石油工人。当“驴友”、驾驶四驱越野车、玩单反相机、做自驾游义务领队……余大爷的生活丰富多彩。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余大爷就组织了驴友团游览了伊犁、博尔塔拉等地。在余大爷的书柜里,摆满了“长枪短炮”,有三脚架,有广角镜头,甚至还有专门用于摄影的无人机。余大爷的积蓄和退休金比较充裕,他说自己的绝大多数支出花在了这些“玩具”上。   “新老年人”正成为旅游的主力军。   他们身体还比较好,八九十岁的病痛尚未到来,四五十岁时的负担又已经卸去,这个年龄段被许多老年人称为“第二童年”。同时,这些老年人经济上有一定积蓄,时间上能避开法定节假日高峰期出游,也激发了其旅游热情。调查显示,中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途牛旅游网发布的《中国在线邮轮旅游消费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度中国邮轮游游客中,有近三成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青旅一位从事邮轮票务代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大型邮轮公司的邮轮上,最常见的游客群体就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   “新老年人”时髦做候鸟老人。   66岁的郭大爷退休前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工作。独生女远嫁后,郭大爷就和老伴在海南省三亚市买下一套距海岸线仅有数公里的商品房。这是郭大爷退休后最大的单笔支出。“老家冬天太冷,我心脑血管都不好,冬天待不住。”郭大爷这样说起到南方买房的初衷。他在东北的老朋友们,一到冬天有不少人到海南来,“买得起房就买,买不起就租。”据了解,近年来,城市老人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农村老人进城享受城市生活、北方老人到南方越冬、南方老人到北方避暑,已成为不少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养水平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从南方的三亚、大理,到北方的烟台、威海,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现象都在增多。   “新老年人”对学习培训有热情。   提起老年人的文娱活动,许多人会想到跳广场舞。调查显示,60岁出头的老年人比年龄更大一些的老年人更愿意学习那些学费高昂、学习难度大、习得周期长的技能,如运动、书法、绘画、乐器、瑜伽、外语等,并愿意为此付费。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页面,越来越多的“新老年人”还当上了“主播”,引来大量“点赞”和“打赏”,许多老年人视频直播平台也应运而生。   让“新老年人”花钱   舒心又放心   “新老年人”为何呈现出与以往老年人有明显反差的消费特征?   专家指出,这部分老年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求学就业多数赶上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春风,退休后又正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好时代,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文化程度较高,并已经养成了比较现代化的消费习惯。   2018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济自评“很宽裕”比例提高了0.2个百分点,“比较宽裕”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基本够用”提高了1.8个百分点。另一项调查则显示,2016年中国老年人存款余额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近8万元。   “新老年人”有闲也相对有钱,而且普遍子女较少,基本完成了买房、子女教育的大块支出,愿消费、敢消费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背后也是中国老年群体消费观趋于豁达、理性、现代化的折射。   如何对接新的消费需求,让“新老年人”花钱舒心又放心?   倡导理性、规范市场——中国老龄协会2019年4月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老年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求实心理、焦虑心理、融入心理、补偿心理、趋利心理等影响。老年人总体维权意识较弱,随着年龄增长,判断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下降,一些不法商家常趁机向老年人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此,一方面老年人应注重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有大力规范、净化市场,加强监管,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市场欺诈。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养老产业和涉老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和不法现象,让消费市场中的老年人花钱花得放心。   提升品质、创新供给——不少60多岁的老年人抱怨,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不少,但往往更符合七八十岁老人的需求。而刚退出职场不久的 “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在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外出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和中青年没有太明显的差异。专家建议,养老产业和其他涉老产业应更加细分,针对“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力争精准服务:发展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体育、老年教育培训等新业态,创新老年康养模式,让他们花钱更开心、顺心。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