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原创《中国景色》:从自然地理景观入手,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著名自然与人文地理学者单之蔷的《中国景色》这本书。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人们无可避免地受到以汉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所欣赏的自然景观,往往局限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像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和山水画等等,除了少量的边塞诗之外,描绘的也大多都是东部地区的风景,而西部的景观,比如高原、雪山、冰川和沙漠等等,往往落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视野之外。   这意味着什么呢?说明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中国形象的认识,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建构起来的,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失衡。   今天,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域限制被打破,西部的自然景观慢慢进入到了中国人的审美当中,而对于东部的自然景色和与之纠缠在一起的传统的精神文化,我们也由于获得了一种历史的间距,而能够对它们进行新的审视和反思。   所以说,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关系结构,重新建构中国的形象,重新认识咱们的祖国。   1.世界屋脊、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青藏高原   说起青藏高原,除了外在景观的雄伟,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还有没有其他深远的意义呢?比如,对中华文明,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一样,中华文明也起源于大河流经的区域。孕育出中华文明的大河有两条,长江和黄河,而这两条大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所以说,青藏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青藏高原的存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格局。   在《中国景色》一书的作者看来,对于中华文明而言,除了发源了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之外,青藏高原的人文意义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给中国古代神话体系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第二是保卫了中国文化。   为什么说青藏高原给中国古代神话体系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呢?我们知道,神话是一种文明早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有埃及神话,古印度有印度神话,古巴比伦有巴比伦神话,同样,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神话体系。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诞生于黄海和渤海区域的蓬莱神话体系,再一个就是昆仑山神话体系。   我国古代典籍《山海经》就对昆仑山神话做了详细的记载,里面主要的神话人物包括西王母、女娲、盘古、后羿和嫦娥等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神话故事直到今天都还在继续流传。昆仑山神话里的昆仑山所指的,应该就是青海境内的昆仑山,隶属于青藏高原。昆仑山的高大和神秘,它的可望而不可即,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想象力。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说青藏高原保卫了中国文化呢?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汉族政权之间虽然长期存在着紧张的战争关系,但在文化上却日渐趋于融合和同化,最终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有不少古老的文明在经历其灿烂辉煌之后,很快就被异族灭绝了,比如巴比伦文明。但是中华文明,从它诞生之初开始,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一直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西方那些强大的很难同化的文明,比如伊斯兰和基督教文明”。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青藏高原的拱卫,中华文明才得以避免被外来文明灭绝的命运,获得数千年独立的发展。所以《中国景色》的作者认为,“在保卫中国文化方面,青藏高原的意义比长城更为重要”。   可以看到,了解青藏高原的人文意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宏观上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当然了,在塑造中国文化方面,青藏高原最大的贡献无疑还是长江和黄河。接下来我们就以三峡为例,具体地讲一讲长江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2.行至巫山必有诗:曾经中国最值得去的地方——三峡   青藏高原为中国贡献了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两条河流共同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不过,在具体塑造中国文化方面,黄河和长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本书作者认为,“黄河和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如果说黄河催生了中国人的政治、道德、经济等意识的话,那么长江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为中国人提供美的意象,塑造其审美意识方面贡献巨大。如果进一步问,长江上哪一部分贡献最大,无疑是三峡。就美的密集度和对中国人影响的强烈度而言,三峡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有的人甚至认为,如果说在中国要找一个最值得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三峡了。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不过,自从修建三峡工程之后,虽然地理位置没有移动,高度也没有太大改变,但由于水位的上升,今天看到的三峡已和原来的三峡不太一样了。   在作者看来,三峡工程给三峡带来的最大的、最深刻的改变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河湖之变”。在过去,三峡是作为河流而存在的,那些高大险峻的峡谷是河流的作品,属于流动的长江的一部分;而现在,“作为一条河流的三峡已经不复存在,三峡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然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三峡的美和内涵,它在精神层面上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首先体现为,从自然河流变成人工湖之后,三峡失去了河水所具有的流动性、力量感和速度之美,随之而改变的,是人的时间意识和对生命的感知。   通常来讲,河水的流动性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而时间的流逝又会让人联想到,人的生命就如同逝去的时间那样,一去不复返。两千多年前,正是在河水经过的岸边,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而在过去,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一部分,三峡在精神层面上对中国人、尤其是对敏感的诗人们,有着更为深刻的启示,是他们“领悟生命的意义、思索人生价值的灵感之源”。那么,曾经的三峡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作用和意义呢?这和三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形态所造成的景色有关。   曾经的三峡,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这部著作中描述一种雄伟壮丽、动人心魄的山河之美啊!面对这样的景色,人怎么能够不赞叹于自然造化的神奇,不感动于天地万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深刻联系呢?难怪古人会发出“行至巫山必有诗”的感慨,在作者看来,三峡就像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张考卷,“他要看看中国人对美的悟性到底有多大”。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争先恐后地加入到了对这张考卷的应答之中。   在这方面,单就为我们贡献出来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来说,三峡的意义和地位就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在位于湖北境内的西陵峡的秭归县这个地方,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等这些大诗人,也因为三峡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只可惜,古代诗人笔下的三峡如今已经成为了过去。发生在三峡的河湖之变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这一点也许要等到很多年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到了那个时候,三峡,这个中国曾经最值得去的地方,将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在我们眼前呢?对此,大家不妨再好好思考一下。   3.十年一觉扬州梦: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除了有许多天然的河流之外,还有一些人工开凿的水道,也就是人造的运河。在中国境内,最大的天然河流是黄河和长江,最大的人造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   其实,京杭大运河还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而且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方面,并不比黄河和长江小。   我们先来看这条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由南向北,京杭大运河从余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出发,途中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天津,最后到达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除了在交通上连接起了这些区域之外,大运河的一个壮举就是沟通起了东西向的五大水系——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再来看大运河的历史。这条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江苏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一千一百多年后,隋炀帝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并且重开江南运河,这样一来,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为两端终点的大运河就形成了。唐宋之后,元明清三代又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运河工程,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内忧外患之下,漕运难以为继,大运河的生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在这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大运河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在塑造中国文化和形象方面,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从积极方面来看,大运河对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像扬州、苏州和杭州这样一些极度繁华的城市。不仅如此,大运河的魅力还在于,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文化带,凝聚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比如苏州园林、江南的丝绸和陶瓷、南戏。   但是,如果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大运河的负面意义也很明显。在作者看来,大运河在塑造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最负面的意义在于,它“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在中国的运河文化中,“有一种消解英雄气概的东西”,它让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和居住在运河沿岸的百姓,安于休闲和享受,丧失了向着更广阔的大海去冒险的精神和视野。   虽然历史上我们有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但那只是昙花一现,此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闭关锁国之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遣怀》这首诗中写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里的“扬州”可以看作是大运河的一个缩影。随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闭关锁国之梦破灭,中国人的视野也从对大运河的依赖的迷梦中醒来。   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我们被迫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开埠通商,去面对和了解我们熟悉的陆地之外更为广阔的大海和世界。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着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未能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呢?直到今天,这恐怕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