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历书的“变”与“不变”

  小小一方历书内,所见的不仅是“日子”,更有时光的变迁和留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历书的“变”与“不变”   新年将至,日历买卖又红火起来,以“2025日历”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得万余种商品。在某电商平台上,《故宫日历:书画版》《十点读书:听见生活》等爆款日历已售出逾25万册,《敦煌日历》《知乎好问》《豆瓣电影日历》等热门日历产品的销量也持续攀升。   根据中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诸如此类汇编大量知识、以现代书籍形态付梓并拥有正式书号的日历,在2009年还寥若晨星。2010年《故宫日历》引爆历书市场后,类似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突破百种,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增加。出品方除出版社外,还有文化公司、互联网企业甚至个人。   敬天授时   各类日历的爆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心理基础。   古代,凡遇征伐、祭祀等国家大事及婚丧嫁娶、房屋奠基、外出旅行等生活事宜,人们都习惯择“良辰”“吉日”进行,所依凭的,除占卜,便是历书。   在制定一套历书之前,须有历法,即计算时间的方法。历法制定,在古代属“天学”范畴。《尚书·尧典》记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说明,在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就已重视遵循天文、制定历法。据史籍所载,仅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历法就有约百部。各种历法在内容和治历方法上有承袭有变革,但多是根据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运行规律来制定回归年和月份、日的长度,为历书制定和颁布提供依据。   《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相传是“夏历”,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和战国秦汉时期广布全国的简帛《日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历书。但严格来说,《日书》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日历”,而是古代选择时日、占断吉凶的手册。   唐代印刷术成熟后,官方开始印制“历日”,向民间发售。从现存年代较早的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印本历书来看,内容除节气、月大、月小及日期外,还印有阴阳五行、吉凶禁忌等杂记,与后代宋、元、明、清的历书已无太大差别。至清代,应社会需求,朝廷开始准许民间翻刻官方历书,历书得以以便宜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民间刻制的历书,比官方刻本便宜,形态和内容也相对自由,在时间和宜忌等信息基础上,增加了《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古代蒙学经典内容。   1911年,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由皇帝颁布的“皇历”,演变成民间所称的“黄历”。黄历虽采取公历纪年,但吉凶禁忌仍是其重要内容。   面貌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气象一新。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旧思想的逐渐扫除,日历从形式到内容都为之一变。   以挂历为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挂历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丰收景象、劳动模范的英姿时常出现在挂历上;七八十年代,挂历上印制的多是富有革命精神的标语;九十年代,挂历款式丰富起来,山水画作、明星照片、体育赛事等生活万象都成为挂历的主题。   近十几年来“日历热”中的历书,与传统的“历日”、黄历、挂历等相比,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许可以由以下几点观之。   由“历”成“书”,文化内涵越发深厚。今天的历书,作为正式出版物,不仅有专门的书号,而且内容也越来越精深,甚至可媲美某一领域的专业书籍。以《文豪日历2021》为例,该历书除了印制年、月、日等基础信息,重点在于每天介绍一位外国作家的生平、创作特色及其代表作里的一句话,并配有作家肖像,堪称一部外国作家小辞典。“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从《世界哲学日历2024》中,可读到老子、米兰·昆德拉等数百位中外名家的箴言。诸如此类的知识汇编,还有汉字日历、民俗日历、电影日历、健康知识日历等。   由“粗”而“精”,审美意蕴更加丰富。对旧时还有印象的人应记得,受印刷成本和技术所限,民间流传的黄历大都纸张廉价、印制粗糙,封面多为印着寿星、财神形象的红色或黄色纸张。今日之日历,更具美感。《故宫日历》《国博日历》《敦煌日历》不仅精选古代书画、器物、壁画的图片,以铜版纸等价格较高的纸张全彩印刷,还采用镂空、凹凸、烫金、刷边等多种工艺,可谓印制精良。除了文物,诗词、剧照、花卉、建筑、书封甚至云朵等一切具有美感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日历的装饰元素。比如,“一份来自天空的礼物”——《2024奇妙云朵收集周历》,就是由53张云朵的照片制作而成。一些日历甚至脱离了纸张和书籍的形态,变成了蛋壳、印钞机、帐篷、盲盒、电影放映机等多种文创产品。   由“敬”到“赏”,更契合心灵需求。古代制作历法以天象为基础,古人能准确观测和记录天文现象,却无法解释各类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便对“天”产生了敬畏,希望择“良辰”“吉日”行事,避开凶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此已不太介意。当下的日历,以愉悦心灵为目的者更多。比如,《2024心情诗历》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主题,寓示生活中遇见困难时不要气馁,“天”并无绝人之路,日历里选择的多是“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枕小窗浓睡”等宽慰人心的诗句,“宜忌”则变成了“冲杯热牛奶”“大吃冰激凌”等轻松随意、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   “2025.01.06星期一甲辰年|腊月初七”,骆宾王在朋友圈发了一首《咏鹅》,他的朋友们怎样看?王勃、杨炯、卢照邻点了个赞,王勃还留言说“爆文预定,火钳刘明”。近年来,这种以当下社交媒体形态模拟古人朋友圈的文创产品颇受欢迎,做成日历,每日一赏,让人不禁莞尔,心灵得到放松。   文心传承   从战国帛书上对月份的划分到秦汉简牍《日书》对吉凶的推衍,从唐代官方雕印的“历日”到百余年来民间流行的黄历、挂历,再到当下畅销的各种文创日历,数千年来,历书的内容与形态在不断变化,但背后的一些文化心理却相对稳定,延续了下来。   其一,与四时合序,追求和谐。《大戴礼记》云:“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日历制定的初衷,是以“时”序“事”,告诉人们一年中到了一定的时节该做什么事,让春耕秋收、衣食住行有时令的依凭。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天文现象不再神秘,历书上的“宜忌”内容少了许多,但农历、节气、干支等信息保留了下来。依据日历上的农历日期来确定过年、过节、祭祖、耕种的时间,遵循相关民俗安排日常生活,仍是很多人还在做的事情。   其二,与万物协同,扬奋精神。《宋史·律历志》说:“历以数始,数自律生,故律历既正,寒暑以节,岁功以成,民事以序,庶绩以凝,万事根本,由兹立焉。”古人将“律历既正”视为万事之立的出发点。将人事附着于天文,期待百业俱兴,是古代历法制定者的期冀。今时今日,历书虽不由官方发布,但重视历书之人,也定然注重从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无论是从精美的图画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还是从耐人寻味的文字中得到奋进的力量,或是从妙趣横生的“转钱日历”(音同“赚钱日历”)等文创产品中得到生活的意趣,购置日历、据以安排每日事宜,都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小小一方历书内,所见的不仅是“日子”,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光的变迁和留痕。我们的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固本开新,正是因为千百年来,大河的潮流中也有“历书”这样的小浪花,为日常生活平添意趣与价值。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