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被摄影发现的中国十大景观

  【时代记录】   11月23日,第一届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在安徽黟县举办,其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隆重推出的“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坝上、恩施、黄山、九寨沟、喀纳斯、婺源、雪乡、元阳梯田、张家界、周庄被正式授牌。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以它在场的特性、记录的本质和生动感人的力量,在人类扩展版图和视野中,在教化和传播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变革中,借助数码科技和互联网,摄影所发挥的作用没有消退,反而攀升。摄影巨大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文化品牌传播创新的重要途径。站在新时代,回望“摄影发现中国”的来路,当是梳理中国摄影史的一种方式,亦是向那些早期发现并拍摄十大景观摄影家的致敬,同时,也是对摄影在中国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探究。   摄影术进入中国,可以从最早期拍摄风景的中国本土摄影家赖阿芳算起,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称其为“一个有很高品位的人”。他1859年拍摄的《香港岛》等风光作品,细腻真实的高品质影像,如今看起来仍然大气、沉稳,极为难得。进入20世纪,中国风景摄影所呈现的形式、样态与美国《国家地理》为代表的西方摄影在地理发现中的形态截然不同。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批风景摄影作品的拍摄者,多是思想先进的文人或画家,他们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传统,在游历名山大川中思考并拍摄。喜欢并钻研摄影的刘半农是其中之一,他在1927年出版的《半农谈影》大受欢迎,再版印刷。他强调在摄影中体现中国风格的意境美学,影响了中国摄影长达半个世纪。当然,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通过虚实、晕染的意境美学和对自然的神韵提炼,以及简约的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直接影响着20世纪初摄影者的创作风格。鲜明的中国风格,取之于自然却赋予之精神的创作方式,让早期中国的风景照片散发着持久的魅力。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黄山最早的照片,是1914年中国教育家黄炎培拍摄的,那张著名的《迎客松》至今仍然是关于黄山最有风骨的摄影作品之一。当年,黄炎培与友人编纂并出版《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收录他们在黄山拍摄的32幅照片,此书是已知最早记录黄山风光的摄影画册之一,让很多文人志士纷至沓来。画家张大千上黄山,不知是否看了黄炎培的画册。张大千三上黄山,1931年在黄山拍摄了300余张照片,并精选12张印制作品集《黄山画影》馈友。经好友、摄影家郎静山推荐,张大千的作品《黄山云海》荣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摄影金质奖,让黄山驰名海内外。1927年,郎静山初上黄山,1934年以黄山为素材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1993年,郎静山以101岁高龄手持相机再登黄山,情怀所致,让人仰慕,也让摄影发现黄山的历史充满了传奇。   1979年,黄山旅游人数仅为十万人,到2018年已经达到了338万人。现在的黄山景区伸出双手拥抱摄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都享有免费进入景区并乘坐缆车的殊荣。黄山市设置了发展摄影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摄影发展产业基金,首创“百佳摄影点”,今年的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也落户黄山。黄山摄影现象,在“摄影发现中国”的进程中,在摄影推动旅游发展中,在将摄影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在全国层面来看,尤为突出。正如摄影家李前光所说:“摄影成就了黄山,黄山也成就了摄影。”   在改革开放初期,摄影家陈复礼和简庆福在婺源、周庄、张家界的早期创作频频在海外获奖,让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扬名世界。1996年在周庄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暨全国摄影大赛,吸引众多摄影人去创作,引发摄影人群“爆棚”现象。20世纪80年代,在报纸、杂志、挂历上到处可见秋叶浸染下的九寨沟瀑布的照片。其中,摄影家何世尧1980年用林哈夫617相机拍摄的诺日朗瀑布气魄宏大,堪称经典,流传广泛。在摄影家的带动下,九寨沟之美成为众多摄影人创作的源泉。这些摄影作品的推介,让交通不便、不为人知的九寨沟在199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旅游热点。   是谁第一个拍摄了张家界?一个让人逐渐淡忘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名字浮出水面,他就是杨飞——早在1979年便去张家界采访,在悬崖上吊了绳子拍摄,在国内外各种报纸刊物发表张家界风景照片300余幅,文章三万余字,其拍摄的张家界风景照片还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1981年,陈复礼到张家界拍摄的一幅《山鹰图》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展览荣获金奖。这些作品都在一次次助推张家界蜚声海外。   在“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中,每个地方都和一个或一群摄影人的名字、作品相关联。提起元阳梯田,法国摄影家阎雷的名字绕不开,他在1993年用半年时间造访元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哈尼族生活的山区,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出版了画册《山之雕刻》,完成了同名纪录片,在法国引起巨大反响,让元阳梯田扬名海外。而提起雪乡的名字,也总会让我们想起摄影家王福春那幅1986年入选了上海首届国际影展的作品,厚厚积雪、袅袅炊烟,惹得游客和摄影人踏破了雪乡门槛。   后起之秀恩施,以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错综复杂、高低悬殊的地理优势,进入摄影人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旅游开发之初,恩施就邀请中南六省的画报社记者前来感受。2006年,“中外摄影家看恩施”活动召集了26位中外摄影家,持续一年时间聚焦恩施,摄影家李少白更是几乎跑遍全州八个县市创作。引进来的同时,恩施本土摄影家携作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摄影节展活动宣传家乡。其中,钟兴科在恩施大峡谷拍摄的《一炷香》传播甚广。摄影家于俊海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奖的《八月情歌》,是最早让坝上引起摄影人关注的作品之一。随后的摄影家朱恩光、于云天、姜平、谭明等在坝上拍摄的作品和出版的众多画册,把坝上的摄影及旅游带向高潮。   1985年,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摄影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所呈现的作品风格也逐渐差异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风景摄影作品所呈现的样态大致分为三类,报刊新闻记者群体报道性的纪实面貌,如《解放军报》记者江志顺在“西北边陲第一哨”采访中拍摄的喀纳斯;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的画意摄影;在西方风景摄影追求质感和气魄风格影响下的中国西部地理样态,如四川的“三军”摄影家袁学军、王达军和王建军,新疆摄影家李学亮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下,在摄影大众化的时代,摄影家的创作风格更加多样化,风景摄影作品成为大众驰骋想象的方式。在浩如烟海的风光影像中,今天我们追溯那些因摄影而驰名的十大景观的发现过程,重新吟咏历史上的经典风光作品,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摄影人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也是景观文化重塑和创新的过程,优秀的摄影作品赋予这些景观精神层面的丰富象征,注入于心,持久绵长。   (作者:赵迎新,系《中国摄影报》社长)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