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历史的脉搏在这里跳动 京城七大世界遗产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7处历史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入选最多的省市,也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其基本特征有:稀缺性、不可代替性、杰出性、多样性。   京城的这七大世界遗产无疑都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体现。游览这些景区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1、故宫   故宫,全称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名为紫禁城,以借喻天上的紫微垣,天帝所居为紫宫,则人皇居紫禁城。1925年,紫禁城被改造成综合性博物馆,即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历经五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   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今,昔日皇宫禁地那占地78万平方米的重重宫阙,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因此,故宫博物院的生命线,就依附在紫禁城宫殿中,顺着它的文化脉络生长、延伸……   走进故宫博物院,您沿中轴线前行,从起伏跌宕的建筑乐章中可以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怀;可以透过东西六宫精巧的陈设和内廷园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宫廷生活的温婉气息;可以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   然而,这并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全部。   走过80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不仅一如既往精心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而且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形成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蔚成系列、总数超过180万件的珍贵馆藏。漫步在故宫博物院的常设文物专馆,或者欣赏频繁推出的专题文物展览,让您可以更完整地了解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步入新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维修工程,在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生的同时,也向您生动地展示着弥足珍贵的传统建筑工艺。   当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古建筑、院藏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和近80年的故宫博物院历程进行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起完整的“故宫学”体系,意在向您揭示紫禁城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曾经,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故宫博物院和昔日殿宇重重的帝王宫殿一样,似乎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但是,近10年来,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将紫禁城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奉献给远方的观众朋友,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故宫博物院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邀请您走进这片曾经神秘的领地,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圣殿。   故宫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自南向北单向,唯一入口为午门,出口为神武门和东华门。每周一(不含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闭馆。现在实行: 旺期(4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及票价制度   开始售票、开放进馆时间:8:30   止票时间(含钟表馆、珍宝馆):16:00   停止入馆时间:16:10 清场时间:17:00   现时票价: 门票:每张60元/人珍宝馆:每张10元/人 钟表馆:每张10元/人   7月起,故宫将试行全网售票,观众可以现场用手机购买当日门票进宫参观。售票窗口将逐渐关闭,10月起停用纸质票,综合服务窗口将为特殊人群服务。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考古遗址,是“北京人”的发祥地。   该遗址共发现和发掘2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石器、更新世时期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并且在山顶洞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墓葬和装饰品,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纵贯五、六十万年史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和古人类最早用火证据的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直立人和智人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周口店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周口店遗址还是我国北方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剖面,在地层划分对比,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方面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在1953年猿人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的,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有600余件,主要为遗址的考古发现成果。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五部分构成:历史回顾、北京猿人的体制特征和文化遗物、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周口店遗址各化石地点、周口店遗址最新成果展。展出的动物化石、用火的遗迹的灰烬都是世界罕见的真品。目前馆内陈列着从周口店遗址群出土的人类化石模型、动物化石、石器等展品。   北京猿人遗址(又称第一地点或猿人洞)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处,位于龙骨山上,于1921年开始发掘,从大约五、六十万年前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约二十万年。该洞经过多次发掘,几十年来,从中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不同男女的猿人个体),数万件石器、灰烬层和近百种哺乳动物化石。除了北京猿人遗址外,还包括第四地点、山顶洞遗址、第十五地点等20余处含有人类化石、文化遗物或动物化石的地点,构成一个包括不同时期的化石地点群。在科学研究、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迄今世界同时代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在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交通:   公交: 1.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公共汽车十渡、张坊线至周口店路口转乘环线2路中巴到周口店遗址下车 2. 西客站乘616路公共汽车良乡西门转乘环线2路中巴到周口店遗址下车   自驾:京石高速阎村出口下高速走京周公路直行,沿途有路标   3、长城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北京域内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途经北京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6区,全长573公里。北京市域内的明长城建筑遗存,保存了以城堡、关隘、墙体、敌台、烽火台、挡马墙、障墙等多种形式的历史遗存。北京长城已开放点约17处。其中八达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4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长城建筑最精华段: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号称天下九塞之一,是居庸关长城的前哨,更是都城北京的重要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冠绝天下。   详细>>   融青山、碧水、古城垣为一体: 水长城   黄花城长城实际上是由三道关卡、四道长城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军事要塞,这在整个长城系列里面是不多见的。黄花城水长城有“三绝”:“一绝”之城水两相恋;“二绝”之长城出入水:水长城缘何而来?魅力何在?就在于水库大坝修起来后的“长城三入水”。   详细>>   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 慕田峪   慕田峪关,地势最低,海拔仅486米,往东,陡然上升,至大角楼(慕字一台)不到500 米,上升117米。往西,从慕字四台(即正关台)至慕字十九台,起伏不大,较为平缓,从慕字二十台至牛角边最高处,只经过近10座敌楼,就从慕田峪关的486米上升了533米,达到1039米。蔚为壮观。慕田峪长城两侧均设垛口,正关台以东的大角楼,有长约1000米的支城,人称"秃尾巴边"。   详细>>   另外,比较著名的长城游览景区还有八达岭古长城、司马台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古北口古长城、水关长城等。   4、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康乾盛世”时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1914年,颐和园曾作为溥仪私产对外开放,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接收管理,成为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300.8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 " 海上仙山 "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 " 文化建园 " 为宗旨,用 "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1961 年 3 月 4 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 年 12 月 2 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自2000 年来颐和园先后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5、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天坛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360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 ,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 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 ,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 ,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神乐署、斋宫都是祭坛的附属建筑,是祭祀大典的服务用房 , 故斋宫、神乐署都是坐西向东,其建筑规格、瓦色、装饰彩画均逊于天坛的祭祀建筑,强烈地表达了中国古代的 "敬天" 思想。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 , 树龄逾数百年。坛庙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国家的"万世不移 "之基故中国古代对坛庙植树极为重视明永乐年间初建北京天地坛时即 " 树以松柏"取"尊而识之 "的寓意以后历朝陆续补植 ,至清朝中叶形成颇具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大量的古松柏分布于圜丘、祈年殿等祭祀建筑周围,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茵茵的绿草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   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北京天地坛初建成时开始,天坛作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专用祭坛的历史一直延续了490余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结束了贯穿中国历史达五千年的祭祀史,专用于为皇帝祭祀服务的天坛从此"任人游览",1918年民国政府将天坛辟为公园,实行售票开放。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 署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 92 座 600 余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天坛还有九龙柏、七星石、甘泉井、望灯、孀柴炉飞瘁坎等古迹。天坛公园有各种树木6万多株,更有3500多株古松柏、古槐绿地面积达163万平方米,环境森然静谧,气氛肃穆庄严。巍峨壮美的祈年殿,圣洁崇高的圈丘,优雅庄重的斋宫,都坐落在万千树木掩映中,形成独特的坛庙园林景观。天坛成为一处集中国古代建筑学、声学、历史、天文、音乐、舞蹈等成就于一体的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天坛: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世界伟大文明。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天坛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宝贵的科学艺术价值及优美的园林景观获得了世人更广泛的认识和关注。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天坛自然景观   天坛公园内还有北京城区最大一片丁香林,丁香林位于天坛祈年殿向西50米,占地6300平方米。另外,还有市区最大的杏树林,杏树林位于天坛公园北门内向西环线。游客参观可以选在花开时节,既能瞻仰古迹,又能闻尽花香。由于天坛树木多,鸟类也不少,也是不少观鸟爱好者的常去之地。   天坛现在也可以扫码购票了。   天坛参观   目前执行旺季开关门时间:   开门时间:旺季6点  淡季6点30分   关门时间:17点30分(大门16点止售联票)   景点每日8点开放   乘车路线:   东门:6、34、35、36、39、43、60、116、128、525、623、684、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下车,A出口;   南门:36、53、122、525、958、特3、特11、特12、运通102;   北门:6、34、35、36、72、106、110;西门:2、15、17、20、35、36、53、71、72、93、120、622、特11、快速公交1线。   6、大运河   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大运河是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共同组成,2014年时,京杭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运河,也是开凿历史最久远的运河。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简称,通州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区将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计划实施北运河通航。大运河流经的“通州-香河-武清”河段总长120多公里。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断航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京津冀三地将联手打通运河“龙头”,未来从天津坐船去北京将全面实现。2017年,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实现旅游观光性质的通航。   “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这里所说的塔就是佑圣教寺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京杭大运河绕塔而过,大运河北上往来商客,远远望见万绿丛上的燃灯塔,便知漫长旅程的终点就要到了。“古塔凌云”曾是“通州八景”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北端之胜景。   此塔始建于南北朝北周宇文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辽、元、明、清五代都曾维修过燃灯塔。1924年7月,燕京大学在未名湖畔修建的博雅塔就是仿造这座燃灯佛舍利塔。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现高56米,基围38.4米,塔顶有铜镜;下为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嵌精美砖雕,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惨遭毁坏,“文革”期间也未逃噩运。1985年北京市、县两级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缮,补铸铜铃2000多枚,另在塔身加筑避雷针,此塔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近期,通州区政府将对燃灯塔启动新一轮大修,最终以燃灯塔为核心,形成大规模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保持周边生活功能,市民仍可在这一带居住。   7、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5 年),现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辽宁省的皇家陵寝建筑群,包括2000 年列入的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3 年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 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明清皇家陵寝的评价是: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清皇家陵寝地处北京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明十三陵了。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2011年获评国家5A级景区。   明朝,自1368年太祖朱元璋开国,到1644年崇祯朱由检自缢煤山,明朝灭亡,统治时间长达277年。其间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分别是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崇祯朱由检。   十三陵按辈分或营建时间的先后排序,依次是: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按地理位置,从东往西再往南,依次是德、永、景、长、献、庆裕、茂、泰、康、定、昭、思。从西往北再往东,依次是思、昭、定、康、泰、茂、裕、庆、献、长、景、永、德。   明朝皇帝寝陵共有18座。除明十三陵外,还有5座,分别是:南京的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安徽凤阳的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江苏盱眙的祖陵,是朱元璋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的陵墓;湖北钟祥的显陵,是世宗朱厚熜父母的陵墓;北京金山的景泰帝陵,是明朝第七帝朱祁钰的陵墓。   北京公交集团2017年4月1日试运营开通旅游公交2线,该线路可直接串联八达岭、十三陵景区。   发车地点:前门、天安门   全程票价:50元/人次,公交一卡通及各类免费乘车证件无效,身高1.3米以下儿童不占座位免票。   发车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0日)7:30-10: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8:00-10:00   上车站点:前门月亮湾、天安门东、天安门西   等候站点:定陵、长陵、八达岭   等候时间:定陵、长陵分别等候60分钟;八达岭等候120分钟   行车路线:该线路使用旅游车,随车配备讲解员为乘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沿途景观、景区游览方式等,原车返回。   购票方式:线路采取客满即发与定时发车相结合方式,乘客可现场购票无需预约。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官网:www.83531111.com和官方咨询热线010-83531111了解旅游公交2线具体的线路信息。   官方咨询热线:010-83531111。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