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绿色出行之路 中国越走越宽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自从有了新能源公交,城市噪音小了,乘客体验更加舒适;在福建省厦门市,通过设置人车分流等候区,“行人、单车路口相挤”等难题迎刃而解;在广东省广州市,市民搭乘顺风车,已成为城市出行新潮流……   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始终坚持做能耗排放“减法”、做低碳交通“加法”,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着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聚焦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人们对选择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如今,绿色出行之路,中国越走越宽阔。   性能优、政策好——   新能源车加速推广   当减污降碳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优势自不待言。近几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着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大力调整运输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车辆一次性充满需要53千瓦时电,能行驶400公里,差不多能满足一周的通勤。”家在贵州省贵阳市的李宇楠日前购买了一辆长安逸动EV新能源汽车。他表示,换了新车后,在城区日常使用并不会有里程焦虑,而且低廉的使用成本也令他感到满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4倍,市场占有率达19.3%。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业内企业强化技术攻关的持续探索。电池突破零起火技术、打造“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以长安新能源汽车为例,在新能源领域,其已构建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累计突破核心技术400余项。   “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对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公司也获得了不少直接实惠。”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共收获三大利好:一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免征购置税、减免车船税。三是政府给予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在中小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刚买回来,供电公司就上门指导我用手机报装充电桩,第二天就完成了接电。”4月中旬,家住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的吴鹏体验了一把“快捷服务”。   为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车主,国网湖北电力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服务辖区社会能效水平,今年1至3月,新投运充电站42座、充电桩212台,改造升级充电桩174台。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286.4万台,同比增加62.9%。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认为,随着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望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助力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公共交通优先”无疑是践行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如今,不少地方还着力提高新能源城市公共汽电车比率,合理布局建设充换电设施。   今年以来,临沂市不断改善新能源公共汽车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出行。临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的新能源公交车具有电耗更低、续航里程更长、噪音小等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还能为广大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绿色出行服务。   “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太方便了,车内空间宽敞、环境整洁,行驶也比原来的公交车更平稳。”山东省临沂市市民刘雨晴说,新能源公交车是一项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为政府点赞。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要继续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运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协同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方式多、效果强——   数字技术深度赋能   近年来,基于绿色共享理念,在数字科技支撑下,中国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作用突出。   “我是共享单车的铁杆用户,日常通勤一般都会选择骑行,这样省时又环保。”福建省福州市市民马光认为,在“双碳”背景下,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正为减缓交通压力贡献力量。“骑行共享单车,可以让我们用户深度参与环保节能,看着不断累积的减碳量,我会很有成就感。”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发布的《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显示,5年来,美团单车及电单车用户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7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7万辆私家车行驶1年的碳排放量。   随着绿色出行深入人心,顺风车行业愈发受到认可。“现在我上班经常乘坐顺风车,休息更好不说,还能减少碳排放。”浙江省杭州市的“职场孕妈”林涵认为,在出行方式日益智能化、共享化的背景下,顺风车行业的环保节能功效不容小觑。   嘀嗒出行发布的《顺风车“零碳出行”调研报告》显示,每周“顺风出行”3次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近七成,98.12%的受访者愿意引导身边人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还在深化对公共交通数据的挖掘利用,推动交通出行场景数字化。去年11月,腾讯地图率先上线“‘绿色出行’公交门户”功能,实现“一张图”打通用户公交出行全场景。   记者点开“绿色出行”页面发现,全新的公交线路图一目了然——原有的其它地点信息被精简,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视觉呈现效果变得更加明显。据了解,未来这张“公交底图”还将添加更多“动态能力”,例如公交车在地图上的实时行驶状况、公交站点的用户心情互动等,由此实现静态道路信息与动态公交车流、社交信息流的有效融合。   一些地方政企也联手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居民绿色出行意愿。   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高德地图等共同启动“绿动全城”行动。市民注册参与行动后,采用公交、轨道、步行方式出行,自动转换为相应的碳减排量,并可兑换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赠环保公益活动。截至今年3月23日,活动正式注册用户超100万人,月活跃用户42万人,累计碳减排量近10万吨。   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下,去年9月,美团以低碳出行为核心场景,启动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据悉,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用户可报名参加活动,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免费使用共享单车,累计的骑行次数还可换取更多数字人民币奖励。   近日,试点活动交出的“绿色半年报”,令人眼前一亮。数据显示,上线半年,试点活动已吸引超过1000万用户,这些用户累计产生超过7000万绿色骑行公里数。   “此次试点活动是通过数字人民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有益尝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活动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绿色普惠的选择,公众又将对数字人民币的热情转化为了绿色出行的动力。   业内人士预测,下一步,数字化在帮助公众实现可量化碳减排的同时,还能基于数据和技术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绿色转型,比如在助力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更方便、更快捷——   慢行系统日趋完善   “春暖花开的西安,真的很美。每天坐在车里,看不到这么美的风景。最近温度适宜,骑车既不用堵在路上,还能锻炼身体、保护环境,真是一举多得。”清明假期结束后,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徐扬一改往常开车上班的方式,开始骑行上班。   “在饱受交通拥堵困扰后,现代都市人的出行开始转向城市慢行系统。”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解释,城市慢行系统是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等问题的城市交通体系。   骑行是慢行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类别的自行车道,面向各种不同需求的出行人群,各司其责,既保障健身休闲的需要,又满足通勤转换的功能。   为释放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福建省厦门市架设起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专用道。从2020年起,市民赖婷思发现了这一通勤选择——沿空中自行车道骑行2.7公里去上班。“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骑下来方便又快捷。”她说,自行车道全程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机动车干扰,上班只需要短短十几分钟。   记者了解到,自行车道全线设置出入口11处,除了与快速公交站接驳,还与11个普通公交站点及2个地铁站点接驳,方便骑行者随时换乘。此外,车道还设有专门休息区,可以供市民停车休息、观赏风景。   虽然,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是骑行者眼中的最佳方案,但眼下,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中心区,系统综合的提升改造更为现实。在这方面,很多城市都交出了不错答卷。   “这条路改造后,走起来‘利索’多了!”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唐心忠每天都会途经梨园中街,他对这条道路的变化深有体会。2021年,梨园中街启动改造,原先的行道树位置改建为道路分隔带,原有步道位置改建为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在道路红线内最外侧绿地新建人行道。如此一来,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现在出了地铁站,直接扫码骑车,很快就能回学校。”在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地铁站外,学生小张很快找到了一辆共享单车。此前,因地铁站原有的非机动车泊位难以满足师生出行需求,高峰期间,部分非机动车经常无处可停。   为此,2021年,杭州市临安区城管局建立专班,对地铁站现有停车场、周边闲置空地进行全面摸底,并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绘制地形图,增加泊位200余个,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放难题,让“最后一公里”出行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中,慢行步道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在云南省安宁市,螳螂川慢行步道是处处皆景的生态绿道。“这条与螳螂川河流相邻的健康步道更加静谧,沿线配备了休息区、观景台等,适合喜欢观景、休闲散步的市民。”安宁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蒋祁说。   据介绍,在建设慢行步道时,昆明市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步道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围绕星海半岛、宝丰半岛、福保半岛三个半岛建设环滇池慢行步道,已于去年年底实现全线贯通,目前正进行慢行步道的局部优化工作。   “慢行步道空气好、景色美,不同的季节有各种花开,每次到这里散步,我都觉得很幸福。”谈到昆明市最近几年增加的慢行步道,市民李迅飞感慨地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