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福建南平 文化出新文旅出圈

  日前,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骑行活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举行,200余名骑行爱好者穿梭于青山绿水间,途经茶旅小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等地,在运动中感受“茶香山水”的独特魅力。   这场融合“体育+文旅+生态”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南平市深化“两山”转化理念、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南平市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持续擦亮“大武夷”文旅品牌,推动实现遗产保护出彩、文化传承出新、文旅融合出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拓展“国家公园+”   春日的武夷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丹青长卷。沿着天游峰的石阶拾级而上,恍若漫步于立体的山水画廊。九曲溪如玉带般蜿蜒流淌,在赤壁丹崖间勾勒出柔美的曲线,碧水与赭石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武夷山景区是全国唯一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又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的景区。”武夷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陈实雄介绍,武夷山景区的定位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科普宣教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聚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更好地展现文旅发展的新内涵。   作为南平市文旅经济的“黄金支点”,武夷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个以生态为基底、文化为灵魂、产业为脉络的综合性发展平台。南平市创新性地构建了“1+3+3+N”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引擎,开创了国家公园多元体验新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包括:精心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崇阳溪漫游道等特色线路,构建“自驾+骑行+徒步”三维立体游览系统。   在总面积达4252平方公里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中,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犹如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将散落的明珠串联成链。这条全长251公里的生态廊道,蜿蜒穿行于武夷山市和建阳区的11个乡镇、40个村落,巧妙串联起近60处特色景点。这条风景道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完美融合,传统民居变身特色民宿,农家乐升级为文化体验馆,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深挖文化底蕴   3月22日,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在武夷山市举办。“南平历史悠久、人文厚重,闽北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是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的发源地。”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表示。   近年来,南平市通过系统整合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武夷山国家公园世界双遗产地优势,南平市创新推出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寻茶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三大主题精品游线路——串联龙川大峡谷、青龙大瀑布、桐木关古驿道等生态秘境,打造“天然氧吧科考走廊”;整合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燕子窠生态茶园等茶文化节点,构建“千年茶韵体验带”;依托考亭书院、五夫古镇等文化遗存,绘就“理学溯源问道之路”。   周日的阳光洒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记者驱车穿行其间,转过几道青翠的山弯,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茶园豁然眼前。这里是茶香径的游玩点之一——大坪洲生态茶园,这不是普通的茶园,而是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博物馆”。游客漫步其中,不仅能近距离观察有机茶的种植奥秘,还能在茶驿站小憩品茗,或登上观景台,将远山近水与万亩茶园尽收眼底。这条15.5公里的滨水茶香径,串联起燕子窠、星村、黄村等茶旅胜地。   茶香径是武夷山市精心打造的生态文旅新名片。武夷山市2025年全年首先锁定总投资19.52亿元的10个省、市重点文旅项目。   3月31日,武夷山首个大型新茶饮项目——香江云茶兴开园。该项目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旅产品和线路。   坐落于浦城县梦笔山与西岩山之间的范迪安美术馆,选址于“梦笔生花”这一千古文坛佳话的诞生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以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经典诗句为灵感源泉,巧妙构思出美术馆的整体规划理念。   浦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灵锋介绍,自开馆以来,美术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平台作用,通过策划举办精品展览、学术讲座、艺术研讨会、创作采风等多元化活动,深度整合地方文化、教育、旅游等优质资源。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观众50万人次、团队2900余个。   南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香气息,吸引了福州长乐一中1040名师生前来研学。“这次研学将南平的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性串联,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长乐一中研学负责人郑航如表示,这种高品质的研学体验,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   武夷旅游集团总经理许周妹说,福建武夷旅游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融入“环带”建设,聚合全南平之力,以“全市一盘棋”的姿态创新推出“1+N”大武夷研学体系,推动优质文旅产业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推动闽北文化传播和绿色产业发展。   引入新兴技术   “通过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主景点天游峰的游客人数,当游客接近饱和时,系统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便会采取措施。”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官惠秀指着大屏幕说,电子屏上清晰地展示着实时数据:今日累计入园人数、各检票口实时流量、各景点当前游客量等。据了解,这样的智能显示屏不仅设置在智慧管理中心,还分布在景区各服务中心及主要景点的接驳车站,为游客疏导和景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陈实雄介绍,武夷山主景区已实现智慧旅游体系全覆盖。近年来,景区投入运营100辆新能源观光车,率先完成全域观光车辆新能源化升级。同时,景区创新引入车辆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集成车辆智能调度、候车人数实时监测、候车时长精准预测、自动定位报站、驾驶员行为安全分析等多项功能。   为推进南平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大武夷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正加速建设。“我们以整合大武夷全域文旅资源为目标,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1314’数字文旅服务体系。”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江畅介绍,“这套体系通过‘一个智能平台、三大应用场景、一码通服务、四大数据中心’的数字化架构,实现文旅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智慧文旅新标杆”。   该平台深度融合智慧票务、景区酒店管理、文旅码系统、信用积分等核心功能模块,正加速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的权益卡生态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率先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开发了AI智能导览、游客画像分析等创新应用,为游客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以DeepSeek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打造AI智能服务中台,通过小程序矩阵实现服务“一键触达”,建立全域文旅数据资产中心,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场景……这种“科技+文旅”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智能化体验,更重塑了文旅产业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效能。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AI技术与旅游服务的深度融合,逐步引进登山辅助、无人驾驶车辆、电子狗等,为游客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智能游览体验。”陈实雄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