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走进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有3道长约10公里的丘陵土梁,因狭长的牤牛河从这里蜿蜒而过,故得名牛河梁。这里分布着距今约58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遗址群,其中有神庙、祭坛、积石冢,出土了塑像、彩陶、玉器等珍贵文物。   牛河梁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揭示了红山文化独特的精神崇拜、祭祀和墓葬习俗,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1988年,牛河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的发现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牛河梁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08年启动建设,2013年开放运营。目前,公园对外开放区域约2.4平方公里,设有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综合馆、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4座展馆,是向公众分享考古科研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坛庙冢遗址完整有序   牛河梁遗址1981年发现,1983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至今仍在持续。“截至目前,考古调查已发现红山文化遗址点67处。这里是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祭祀礼仪中心,祭祀等级和规格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遗址发掘领队贾笑冰说。   考古发掘确认,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我们发现台基是从基岩上面垫土垫起来的,现在残存的垫土厚度超过4米。”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郭明说,“能在短时间内筑造起如此浩大的工程,可见当时红山先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规模。”女神庙坐落在9号台基上,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宗庙。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保护展示馆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设计理念为“悬浮的玉匣”。走进展示馆二楼,可以俯瞰女神庙遗址全景。女神庙是一个半地穴式土木结构遗址,为主室、左右侧室、北室、南三室等联成一体的多室布局,南北最长22米,东西最窄处2米、最宽处9米,现已进行回填覆土保护。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一些建筑构件残块,还有陶制祭器和泥塑造像。“由于这里出土了女神头像及多件具有女性特征的泥塑残块,考古学家将这一遗址命名为女神庙。”牛河梁遗址管理处负责人王轩龙介绍,主室右侧标记处就是女神头像出土位置。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保护展示馆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设计理念为“变形的玉猪龙”。这是在考古原址上搭建的可逆钢结构建筑,内部有一条环形走廊,供观众多角度参观遗址。该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保存着体现原始等级差异的墓冢群和一座祭祀圆坛遗存。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组成,逐级升高形成3层台阶。围成三重圆坛所用的石头都是精心挑选的天然六棱石柱,内层石圈里摆放着祭祀用的陶制筒形器。   墓冢形状有方有圆,而且有石块砌筑的边界,与中原史前文化遗存中的土坑墓明显不同,是独特的积石冢。积石冢群以祭坛为中心分布,冢内墓葬类型多样,等级鲜明,有中心大墓、中型砌石墓、小型砌石墓等。   牛河梁遗址是国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集坛、庙、冢于一体的大型祭祀遗址,其中坛、庙、冢有着严谨的布局。女神庙和山台位于牛河梁主梁梁顶,坐北朝南;祭坛坐落于女神庙正南方,低于主梁的山梁中部,呈“北庙南坛”布局,形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其他积石冢分布于四周。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牛河梁遗址发现的坛、庙、冢群,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这里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提出,距今约5800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进入古国时代。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   珍贵文物反映先民生产生活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综合馆以“历史长河·璞玉”为设计理念,展览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博物馆基本展陈由文明曙光、红山古国、人文始祖、祈福圣坛、古国王陵、玉礼开端、魅力红山等部分组成,生动再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是了解红山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王轩龙说。   在综合馆内,一件女神头像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女神头像出土于女神庙主室西侧北壁下,头顶以上部分残缺,现高22.4厘米,面宽16.5厘米,与真人大小相仿,额顶有箍饰,鬓角部位有竖行的系带,出土时头像呈鲜红色,嵌淡灰色玉石作为眼睛。这件塑像由黄泥掺草禾等塑成,未经烧制,外皮经过打磨,较为光滑。其造型高度写实,面部特征为高颧骨,浅眼窝,低鼻梁,薄嘴唇。   “女神头像十分珍贵,让我们看到了5000多年前的祖先形象。文物原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内展示的是复制件。”王轩龙说。女神头像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女神崇拜与中华民族的女娲传说有紧密联系。   展厅里的玉器造型丰富,琳琅满目。红山文化以玉闻名,精美的玉器体现出先民们的工艺水平、审美情趣与精神信仰。玉器的功能不仅仅是饰品,还被当作礼器、祭器等,成为等级、权力、地位的象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有人物形,有龙、凤、鸟、龟等动物形,有斜口筒形器(即马蹄状玉箍)、勾云形玉佩,还有玉镯、玉环、玉璧等。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器型。牛河梁出土的一件玉猪龙为淡绿色玉质,其身蜷曲如环,龙首雕刻精美,长立耳,耳廓宽大高耸,双目圆睁微鼓,吻部前凸,口略张开露齿,栩栩如生。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是迄今发现的红山文化晚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墓主人是一位40岁至45岁左右的男性,墓中随葬玉人、玉凤等精品。玉人为黄绿色透闪石籽料制成,双腿并足而立,头部呈方圆状,双眼半合,嘴巴半张,双臂屈肘,双手举于胸前,呈站立祈祷姿势,推测应为巫师作法时的形象。玉人颈两侧及后面对钻有三通孔,可穿绳系挂。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3号墓出土的龙凤玉佩是国内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龙凤并列图案玉器。玉佩整体呈黄绿色,正面雕刻出一龙一凤的头部,龙吻部前凸、长舌圆睛,凤高冠圆睛、喙部上扬,龙凤首尾相依交缠,生动传神。   多角度感受红山文化   “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让我来答。”6月初,在建平县第一小学举办的红山文化系列宣讲活动现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关牛河梁遗址的各种问题。自2018年开始,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者及讲解员们走进全省各地的学校、社区、高铁站、企事业单位,通过图文讲解、视频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介绍牛河梁遗址代表性文物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宣讲活动至今已举办67期,受众2万多人次。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与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协议,共同打造馆校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合作。   “2017年以来,我们组织研学旅行活动200余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4万余人次。”王轩龙说,公园自2013年开放以来,每年参观人数不断递增。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人数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5000多年前,这里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红山先民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渔猎耕牧、祈福求安,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走进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综合馆序厅,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播放着介绍牛河梁遗址的视频短片,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玉礼开端”单元的多媒体电子屏上,可以查看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的详细资料。综合馆内设有12套超清VR设备,生动展现了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第一地点保护展示馆和第二地点保护展示馆内也有多套VR设备,让观众深入了解红山文化的祭祀、丧葬习俗。   “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增强展览的观赏性、趣味性和体验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云展览’的科普教育模式,让更多人感受红山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王轩龙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