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深度】38个城市38个APP,何时才能一码扫通全国地铁?

  记者 | 唐俊 制图 | 孟令稀   编辑 | 沈霄戈   和其他领域相比,公共交通行业移动支付变革来得稍晚一些,直到2017年下半年,扫码乘车才进入公众视野。   然而,短短三年至今,乘车码几乎成为城市公交的标配,地铁更是100%实现了扫码乘车。   二维码乘车给本地市民带来方便,但对于异地乘客而言,每到访一个城市都要下载当地地铁APP,完成注册开通的繁琐流程。尽管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也提供了扫码服务,但仅支持有限数量的城市地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都市圈的融合,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会更加频繁,能否实现一码走遍全国地铁,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   目前,中国共有41个城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开通轨道交通,除了天水、淮安、珠海三地,其他38城均是地铁。(注:温州市域快轨按地铁模式运营,本文计入地铁)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38个地铁城市均上线了官方APP,最主要的功能是扫码乘车。一些城市也将闸机入口开放给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公司。   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扫码乘车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40%,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实体交通卡。   如此高的使用量,让地铁公司们不仅必须要重视二维码乘车,同时也开始考虑城市之间的二维码票务互通。   现在,随着互通工作实质性的推进,地铁二维码互通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四个主要平台——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北京地铁亿通行、城轨易行平台、成渝两地互通。   上海最先行动。2018年6月1日,沪宁杭合四城与支付宝签约,8月长三角10家城轨企业成立工作组推进,到12月沪杭甬就实现了二维码票务互通。随后Metro大都会接入长三角其他城市,并走出长三角接入兰州、青岛等城市,现在已可在13个城市扫码乘车。   2019年3月1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称城轨协会)在无锡牵头成立城轨易行平台,目前已有南京、郑州、昆明等10个城市加入。   今年6月份,北京地铁与呼和浩特地铁实现二维码互通。7月28日,成都和重庆轨道交通实现二维码互通。   为什么要做地铁二维码互通,各个平台想法有所不同。   上海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对界面新闻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最开始上海希望和北京互通,但当时没达成协议。于是上海先从长三角做起,这也正好符合国家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成渝互通的情况类似,与国家战略相关。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由此,成渝地铁互通被提上议程,并快速落地。   亿通行希望通过二维码互通,进入其他城市做地铁运营。“我们在北京已经累计了很多经验,希望能帮助其他城市提升运营服务。”亿通行副总经理高伟对界面新闻说。   而城轨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则希望直接搭建一个全国性的互通平台。城轨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中浩对界面新闻表示,城轨易行是一个公益性的平台,支持各个城市互联给乘客带去便利,目前地铁公司免费接入。   城轨易行平台的技术服务方是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八维通也是国内近20个城轨互联网票务系统的服务商。   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城轨协会、八维通在行业内都有着较大影响力,各自的出发点和模式也不一样,选择哪一个平台成为地铁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已有23个城市接入互联互通平台。除了城轨易行,其他平台都有较强地域性。Metro大都会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地区,亿通行聚焦北方,西南地区成渝互通。    “一个城市肯定希望跟离它近、互动频繁的城市互通,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肯定希望互相之间最先联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行业格局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八维通总设计师陈刚对界面新闻说。   能修建地铁的城市规模都不小,都希望数据和服务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面对行业互联互通大趋势,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像北京、上海一样有号召力和实力,可以成立自己的平台。   如此,地铁公司需要考虑,要不要互通、跟谁互通、如何互通。   上海是目前互通程度最高的城市,基于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上海与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实现互通,这得益于政策的保障。   上海地铁金涛对界面新闻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城市之间要加强合作,政府层面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在实质合作启动前,2018年1月上海曾提出过另一个整合方案建议,希望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统一平台,所有城市使用同一个APP,该平台由各家地铁公司共同持股。该提议当时没有得到认可,各家地铁公司仍希望自己的票务系统独立。后来平台建设中遵循了设备不改造、支付渠道自主、优惠不跨城、票款兜底等原则。   上海作为有全国辐射力的城市,对长三角之外的城市也有互通吸引力。目前,青岛、厦门、兰州也接入了Metro大都会。金涛表示,“还有一些城市主动联系,希望和上海互通,但是我们现在精力有限,主要目标是与北京、广州、深圳互通。”    Metro大都会的互通模式,是在各个城市自己的APP中实现。而城轨易行除了赋能地铁公司在本地APP实现互通,自己也推出了独立的“城轨易行APP”,不依附任何城市地铁。   一些地铁公司担忧,这样一个全国性的APP是否会对本地APP运营造成冲击?其他城市的APP会不会异地经营抢占市场?   “城轨易行APP跟本地地铁APP并不是竞争关系,主要是服务于没有地铁的城市居民,以及外籍人士。本地APP一般有折扣优惠,但我们没有折扣优惠,也不做营销,各个城市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对城轨易行APP开放。”城轨协会李中浩说。   李中浩表示,在城轨易行的设计中,漫游乘客的数据归属于运输服务提供方。“将来全国实现互通后,完整、动态的漫游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但各个城市接入平台时已经作了规定,大数据的增值应用必须经得数据拥有方同意,实现利益共享。产生财富的数据根源仍在提供乘客服务地铁公司手中,城轨易行平台只是一个收集者。”   李中浩对界面新闻表示,推行过程中,每个城市都需要深入讨论,平衡各自的需求。相对而言,中小型城市得到价值更多一些,推广相对更容易。   而亿通行则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我们不希望是单纯的二维码交换服务,而是要给乘客提供更完整的本地服务。” 亿通行副总经理高伟对界面新闻表示,希望能在二维码互通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当地的地铁运营。   亿通行在疫情期间为北京地铁做了预约进站系统,同时也在开展快速安检试点,在商业化方面也走在全国地铁前列。“这些事没有一定体量很难做到,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其他城市。”高伟说。   这样的模式,其他城市对于“抢占市场”的顾虑更多。对此高伟表示,亿通行的主要的目是为地铁公司提升原有运营服务,会和当地公司成立合资服务公司一起运营。   高伟表示,虽然可能互联互通的交易量5%都不到,但全国互通会产生巨大的效应,比如对政府的公共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数据化支撑,在地铁站周边提供本地服务等。   在地铁二维码互通中,除了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科技、金融公司参与者也不可小视。   微信和支付宝是最早将扫码乘车落地的企业,并由最初的公交车场景延伸到地铁,随后银联也加入。   不过这些二维码实际上仍由地铁公司提供,微信和支付宝只是展示入口,底层票务系统还是掌控在地铁公司手中。   城轨协会李中浩表示,城轨行业欢迎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渠道进入,但底层数据需服务于地铁运输组织、应急响应、社会责任等方面,地铁业主必须全面掌握第一手数据来源。   在搭建票务系统之后,一些城市选择将场景开放给微信和支付宝。一方面,作为国民级的应用,乘客对微信和支付宝的接受度更高、学习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有着优秀的运营能力,地铁公司不用投入太多精力运营。   重庆此前就没有地铁官方APP,将公交和地铁的场景全部开放给微信和支付宝,直到去年底才推出官方APP。而阿里总部所在地杭州和腾讯总部所在地深圳,地铁方面也并不介意将场景开放。虽然两地都有官方地铁APP,但使用率远远低于支付宝和微信。   根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10个城市可以使用微信中的乘车码坐地铁,支付宝支持13个,银联云闪付支持10个。   不过上海、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大城市,至今未将地铁二维码接入微信和支付宝。互联网企业关注到的流量价值,地铁公司同样关注到了。   “我们知道这部分的价值,但目前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商业模式,在还没明白价值如何转换之前,我们不愿意放弃入口,所以只让微信和支付宝作为支付渠道进来,并没有给出二维码。”上海地铁金涛对界面新闻说,从未来服务的角度,地铁公司也不愿意放弃二维码入口,它可以提供很多信息给乘客,提升运营服务。   金涛表示,未来如何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地铁公司也在谨慎探索,当流量价值充分释放后,即使把它交给互联网企业代理,利益上也是清晰的。   另外,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地铁城市已经达到31个,覆盖率超过8成。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目前19个城市的官方APP支持异地乘车,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程度较高,而西北唯一支持了异地互通的城市为兰州,东北地区可异地乘车的只有长春的APP。   目前,尚有15个城市地铁未正式接入任何互通平台,分别是天津、沈阳、哈尔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贵阳、武汉、济南、大连、西安、长沙、南宁、乌鲁木齐。   从名单中可看出,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西北、山东半岛等区域。   部分城市如乌鲁木齐,因地理位置较远客观与其他城市地铁出行互动频次偏少。有些城市或出于技术、运营、利益等方面考虑仍未开启互通,比如天津地铁的票务系统是八维通建设的,但并未接入城轨易行平台,也没有联通只有半小时高铁车程的北京。   八维通陈刚对界面新闻表示,只要地铁公司同意,推进一般都比较顺利的。但如果地铁原票务系统的技术方不太配合,就需要地铁公司从中反复协调,周期会变长。   目前而言,大多数城市最想接通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在人员出行、交通流动方面与其他城市关联度高。上海已经初步实现区域互通,北京现在只接入了呼和浩特。   界面新闻了解到,上海Metro大都会和城轨易行平台,目前都正在跟北京地铁商谈互通事宜。北京方面亿通行称对于互联互通持开放态度,但希望进行更深度的用户运营方面合作。   此外,华南地区目前在实现互通方面缺乏进展,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没有一个城市接入现有互通平台。   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华南地区没有实现互通,主要原因在于想建立自己的互通平台。同样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不甘心成为北京和上海主导平台的附属,也不愿加入城轨协会搭建的全国平台,希望自己掌握话语权。   目前广州地铁与佛山地铁使用同一套票务系统。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广州地铁未来可能与东莞对接,东莞地铁可能与深圳对接,并且大湾区还在研究地铁与城际铁路互联互通,实现一票乘车。   界面新闻了解到,广州地铁希望牵头搭建大湾区统一的地铁票务平台。但显然该项目的难度极大,作为经济和人口同样体量的深圳不会轻易同意,东莞则处于观望态度。   到现在为止,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官方,并没有就二维码互通进行公开表态。华南地区何时实现区域互通,亦或直接接入其他平台,仍未可知。   在这样的行业局面下,全国何时可以实现互通?   八维通陈刚认为,当有1/3的地铁城市接入城轨易行平台,并且其中有一线城市时,其他城市可能会主动要求接入平台,届时推动将会更加顺利。目前城轨易行正在商谈中的城市有七八个。   上海地铁金涛把现在的格局比作四大联盟分立,北京是华北盟主,上海是华东盟主,广州、深圳是华南盟主,成都、重庆是西南盟主,各盟主先牵头完成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届时盟主之间再互相结盟,实现全国互通。“如果北上广深实现了互通,其他城市也就没有太多谈判空间了,相当于形成了全国统一标准。”   亿通行高伟也认为,全国互联互通主要看几个大城市在区域里的动作。“预计区域互通会在今明两年完成,一旦区域实现互联互通并形成一定规模,全国互联互通呼声就会很高,预计在两到三年之后可以实现。”高伟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