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一骑红尘妃子笑——唐代的交通与出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是众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描写了因为杨贵妃喜爱荔枝,唐玄宗派人千里飞骑运送荔枝给居住在长安华清宫内的杨贵妃的故事。无论今天还是唐代,长安都是不产荔枝的。根据史籍记载和今人考证,唐代杨贵妃喜爱的荔枝可能来源于岭南或蜀地(今天的广东广西和四川地区)。       (南宋)佚名《荔枝图页》 上海博物馆藏   但无论是距离长安非常遥远的岭南,还是相对较近的蜀地,根据古代的交通,都是“道阻且长”的。蜀地在唐代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岭南更不用说,距离非常的遥远。杨贵妃可以在长安城内吃到岭南或蜀地的新鲜荔枝,便是“一骑红尘”和“千门次第开”的功劳。以这首诗为切入点,刚好可以一窥唐代的交通与出行。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先来看看唐代的交通和道路情况。   唐代国内的陆路交通非常发达,以长安、洛阳为中心,东部到达山东半岛,西北直通西域,西南可到南诏,东北自太原经幽州可至今东北地区,南边可达广州桂林。同时,通过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及南方的河流湖泊,在国家内部形成一个庞大的水路网络。   唐代的道路按照性质,可分为官路(官河)和私路。官路是仅供政令传达和官员流动所走的路,普通百姓不能走;私路是百姓为了出行自己探索出的道路,也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路,完完全全是靠人踩出来的。   唐代官路管控严格。首先,各地方州县都要记录清楚本地通往首都长安的道路,其次,还要有记录通往第二政治中心洛阳的道路。之所以这样做,除便于政令的上传下达、经济上的对京输送物资外,在关键时候还可以据此保卫京师的安全以及平稳地方的政治局势。   除了通往首都长安和第二政治中心洛阳外,每个州还要记下自身地域的四面八方各通往何处,即四方“八到”。唐代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每个城市都可以有非常多的道路通往全国各地,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唐代每个州县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肯定是非常少的。记录四方“八到“,就记录了州县通往全国的大部分的交通道路。       洛阳-长安 路线图,中央研究院 严耕望 谭其骧,唐代交通路线,根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和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图册编制的地图。   下面以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的广州为例,来看看唐代地方是如何记录四方“八到”的。   “西北至上都取郴州路4210里,取虔州大庾岭路5210里。西北至东都取桂州路5058里。东北至韶州530里。西北泝流至连州890里。正西微北至端州沿泝相兼240里。西南至恩州水路600里。西北至贺州876里。正南至大海70里。”   上都是都城长安,东都指洛阳。广州在唐代属于非常东南方的位置,而唐代的政治中心又在西北方向,所以广州记录的“八到”中有好几个西北方向。这条记录说明了两条信息,第一,记录清楚了通往长安和洛阳的道路信息;第二,记下了四方“八到”,道路的记载非常清晰,甚至测算出了具体距离。   官路还在途中设有驿站,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负责过往官吏或驿史的休息和食宿。同时,驿站备有马、驴等交通工具,水路的驿站备有船只,遇到需要快马加鞭传递政令的时候,驿使可以在驿站换马匹和船。杨贵妃所吃的新鲜荔枝,走的是路线明晰的官路,为了在荔枝保鲜期内快速到达长安,驿使肯定昼夜兼程,驿马应该也换了不少。此外,运送贵妃荔枝应该是重要的指令,可以走绿色通道,不用经过安检和审查,因此可以“千门次第开”。   说完了道路,我们再来看看唐人出行的交通工具。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记载卖炭翁的炭被宫内太监低价抢走后说:“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用来拉炭的炭车是牛车,牛车在这里是一种运输工具。两晋南朝时期,乘坐牛车是一种“魏晋风流”,是一种名士态度,那么,唐人还乘坐牛车吗?唐代人也是坐牛车的,只不过乘坐者主要为妇女,杨贵妃姐妹就有将自己乘坐的牛车装饰得富丽堂皇的记载。       (唐)三彩牛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牛车外,唐代人更多的交通工具是车、马、驴、骡和骆驼等。车多为马车,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马车的马匹数量和装饰会按等级进行区别。因为养马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马儿又比较酷,所以马在唐代是比较高级的交通工具,马又是使用人群最多和最流行的交通工具,盛唐时期还流行妇女骑马。       (北宋)佚名《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驴是比马低一等的出行工具,官员一般骑马不骑驴,骑驴者一般是未做官的人、表演杂耍的俳优、乐工和妇女,但隐士处士或文人骚客也会骑驴,创造了词语“推敲”的唐代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诗人贾岛骑驴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吟诵出来的。       (明)陈洪绶《松荫论道》(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明)徐渭《驴背吟诗图》 故宫博物院藏   骡也是一种普通民众驮物运输和骑行的工具,在马匹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骡还可以是行军布阵的交通工具。   “沙漠之舟”的骆驼主要用于西北地区,骑行者多是胡人。       (唐)三彩骑驼奏乐俑 西安博物院藏   水路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官船和私船。   此外,唐人的出行工具还有辇和舆,即没有轮子、需要人抬或扛起来的类似后代轿子一样的出行工具。用手抬在腰部的是腰舆,扛在肩部的为肩舆。唐人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乘坐的辇就是一种腰舆。       (唐)阎立本《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交通线路非常发达,唐人的出行方式多样。但是,如果是离开所属州县的远距离出行,除非是官吏的公事出行,平民因私事需远距离外出的,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毕竟作为一个以农耕为本的国家,远距离出行一方面耽误农时,另一方面也容易给社会治安添麻烦,因此政府是不鼓励远距离出行的。而且,作为我国中古时期的国家,唐朝无论是在交通道路还是出行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等级色彩,即以身份划定出行方式和出行工具,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通工具,这种规定也被写进了礼法中。   最后补充有意思的一点,唐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交通管理条例:“贱避贵,轻避重,少避长,去避来”,即平民要给高官贵族让路,轻车轻骑和携带物品较少的人要给负重的车骑和负重物的人让路,年少的人要给年长的人让路,下坡的行人要给上坡的人让路,行人给车马让路,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了。   原作者:松斋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