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缓解交通“两难”:从打造市区、短途出行交通体系开始

  近十年来,中国交通呈现出城际交通越来越快、城市交通越来越堵、地上车堵、地下人堵等显著变化。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处于中期阶段,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仍将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中国城市的交通问题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交通系统管理双重特点,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研究解决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具有空前的挑战性,需要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   城市为什么形成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失衡、城市道路交通流运行状态失稳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形成。解决前一问题,通过完善交通供给(优化路网结构)、减少交通需求、提高通行效率(交通系统管理),解决后一问题,通过减少交通干扰(交通秩序管理)、提高应变能力(交通应急管理)。   我国以前采用被动适应式的供需平衡策略,基于总量平衡原则,每年投入巨量资金,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城市交通设施,最后道路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堵。以效率平衡为原则,坚持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主动引导式的交通供需平衡策略才是破解之道。      被动适应式的供需平衡策略      主动引导式的供需平衡策略   一般城市应对交通拥堵的做法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最核心的问题是机动化交通模式问题。中国模式即公交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为主体,步行、自行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运转的绿色交通体系。   然而,许多城市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交通系统供需平衡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大规模道路设施建设被动适应交通需求的增长,主要依靠收“交通拥堵费”、限制购买小汽车、小汽车限号通行等治“表”的交通政策,缺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居民选择绿色、低碳、高效的交通方式等治“本”的策略。   道路网络规划建设方面,存在重视大路(快速路、主干道)建设,不重视道路网络功能的完善,次干道、支路密度不足,联通性差,交叉口通行能力低,道路网络整体功能与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主要道路流量集中,进而交通拥堵,道路拓宽、吸引流量、流量集中,仍然交通拥堵。传统的“大院文化”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系统的通达功能。   公交网络系统方面,经常存在公交定位低,公交线路功能不清、等级不分,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覆盖率不能满足要求,公交站点间距太长,主要道路公交线路过分集中等问题,造成主要道路上公交线路集中,吸引客流增加,线路增加,吸引客流增加的恶性循环。   步行交通系统方面,大多数城市存在功能不全,大部分次干道、支路无步行交通系统的问题,步行交通出行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城市应该如何缓解交通拥堵   一、提高交通需求的合理性   1.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开发控制   从源头上减少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推动城市形态的合理化,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以多中心、组团式的形态为宜。优化土地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功能以混合型为宜,不提倡功能过度集中的居住区、工业区、政教区、金融区、商业中心等大区域建设。市中心的土地利用开发应考虑集约化开发,减少路面交通压力。   2. 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与控制   形成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合理交通结构。确立公共交通、出租车、自行车、步行、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等等交通方式在居民出行交通中的地位,达到道路资源利用合理、居民出行方便、环境有效保护的最佳出行组成。采用“政策引导+出行规律”的控制方式,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引导,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效率的前提下,形成城市低碳交通系统结构。      城市居民出行效率: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出行方式组合   二、提高交通供给的有效性   1.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规划与建设   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大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中上述长度比例约为1:2:3:6,次干路、支路里程应占城市规划道路总长的70%以上。      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在市区交通上,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让市民通过公共交通能及时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节点;在市民短途出行上,构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让市民能骑公共自行车出入5公里范围内的生活圈、商业圈、工作圈。在城市居民中倡导“1公里左右步行、5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   3.城市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   车辆10%时间行、90%时间停,停车交通问题比行车交通问题更难解决。通过超前规划建设(配建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严格管理、加强停车引导,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特别重视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停车换乘系统建设,包括机动车与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P&R)、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B&R)。      芝加哥市中心高楼   三、提高交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率优先”。   1. 居民出行方式政策引导的公平性   在经济上对公交的扶持,即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向公共交通倾斜,道路使用与管理上对公交的优先,城市规划上对公交场站用地,特别是道路规划上对公交行驶、设站、换乘等方面的优先考虑。   2.各交通方式时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强化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步行交通是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是最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强化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管理,中国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住房分配制度导致大量短距离的上班出行,适合自行车交通。随着住房改革、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及公共交通的完善,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但目前仍然是中国城市的最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3.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   优化行人过街信号灯绿灯时间设计,中国一般为20-30秒,日本一般与主信号相同,美国则是保证足够的通行时间。改善无障碍道设计,坡道尽量布置在人流密集容易发现的入口处,与楼梯等疏散设施并列布置,方便人们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来源】   1.王国平.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高杨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与城市新区交通发展.在无锡市新吴区政协产城融合专题研讨班上的讲座   3.园景人.无障碍坡道设计,细节暖人心   供稿人:戴辰   审核人:毛燕武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