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海河边15.8公里“蓝丝带”来了!都经过哪儿?路线公布!

  “海河蓝丝带”来了!   今年   天津将在海河边建设   15公里自行车骑行道   打造新的全民健身目的地   此外   民心工程中建设的   400多处健身场地设施   年底前也将陆续投入使用   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提出:丰富健身场地类型,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新建10条健身步道共20公里、100处社区户外微场地、50处乡村健身广场,更新200处社区健身园,增加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有效供给,提升健身场所可达性、便利度;增建球类运动场地。新建50处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扩大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建设15公里“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为广大市民打造新的全民健身目的地,引领大家跑起来、动起来。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今年民心工程中建设的400多处健身场地设施主要分布在城乡社区,利用城市社区金角银边、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通过增建多场景、多种类、多功能的运动场地,不断扩大场地设施产品供给,提升公共健身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健身生活,推动构建我市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些健身场地设施将在年底前陆续投入使用。   海河边打造15.8公里骑行道   今年,市体育局将沿海河建设“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计划实施天津湾公园—刘庄桥—吉兆桥—天津湾公园一段,途经台儿庄路(台儿庄支路路口—刘庄桥段)、海河东路(刘庄桥—大直沽六号路路口段)、海河东路(大直沽六号路路口—春意桥段)、海河东路(春意桥—吉兆桥段)、台儿庄南路(春意桥—吉兆桥段)、台儿庄南路(春意桥东侧140米处—春意桥西侧170米处段)、台儿庄南路(春意桥西侧170米处—海津大桥段)、台儿庄南路(海津大桥—台儿庄支路路口处),全长15.8千米。   海河蓝丝带骑行路线 示意图   打造海河两岸城市骑行道,将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骑行”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营造舒适、安全、便捷、低碳的城市环境。通过规划环境优美的骑行路线,直接提升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整体魅力。   海河蓝丝带效果图 体育局供图   “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将对非机动车道路面进行彩色沥青喷涂,全线增加隔离护栏,布设交通标识、骑行辅助设施等。这些设施中,有用于指导详细位置的导视牌、骑行专用垃圾桶、自行车停车架、骑行路口助停设施(道路路口范围内设置“脚踏板”,供骑行者在路口等候红灯时“歇脚”,不用上下车,提升自行车骑行感受和路口等候排队有序性),为市民打造一条骑行、健步、跑步的体育设施。当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通过了规划审批,处于施工招标阶段。   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是一条非竞速骑行线路,以休闲有氧骑行为主。只要有骑行需求,无论是专业城市公路自行车还是共享单车,都可使用。“海河蓝丝带”将体育文化与海河文化深度融合,利用骑行、健步、跑步等体育元素串联起海河沿岸的文旅、商贸和景观,实现海河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引领全民健身新体验,打造新的健身目的地,为“运动之都”增添新名片。   街边公园变身社区户外微场地   住在河西区德才里小区的张大爷每天都要外出运动,附近有一个街边公园,可除了树荫和座椅外,没有健身设施,他只能随便走走,再和其他老人坐着聊聊天,“希望能有个健身活动的场地,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器械。”社区居委会把居民的意愿上报到了河西区体育局。在今年民心工程的支持下,该局工作人员经过多轮考察,选定了街边公园──绿竹公园来建设社区户外微场地。   何为社区户外微场地?即通过在群众身边增建小微、智能型、综合型的社区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布局,进一步丰富场地器材类型,举步可就,进一步提高健身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对健身场地设施的满意度。   河西区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竹公园坐落于地铁3号线吴家窑站B出口旁,原来是块空地,后经产权单位同意,建设为街边公园,总面积不到400平方米。这次改造,公园内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考虑到周边小区老年人居多,健身器材大多数适合老年人运动,例如太空漫步机、椭圆机、太极揉推器……同时考虑到了儿童,为他们安装了跷跷板等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记者从河西区体育局了解到,今年该区确定建设这样的社区户外微场地共4处,除了绿竹公园,还有梅江潭江道花园、微山路空竹园、危改广场。社区户外微场地的标配为一条健身步道和10件以上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健身、快乐健身。   利用闲置土地 建设多功能运动场   今年,我市合理安排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室外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地,促进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三大球”场地设施供给进一步扩大,为“运动之都”“排球之城”增添新名片。   东丽区金钟街徐庄子村有着深厚的篮球运动基础,喜欢篮球的人很多,经常举办村队之间的比赛。村里原有一处篮球场地,始建于2000年,面积不大,设施日益老化,继续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民一直希望在家门口建设一处综合运动场地。赶上今年民心工程的助力,徐庄子村村委会想办法找场地。村里有个广场,因为规划道路建设被一分为二,“我们利用了广场三分之一部分和紧邻的一块空地来建设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徐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广乐介绍,多功能运动场建成后,可以覆盖周边2500多户居民,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健身设施。   东丽区徐庄子村多功能篮排球场   据东丽区体育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徐庄子村多功能运动场的占地面积为6971平方米,将街边公园、运动场和健身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园林景观,也有步道、各类健身设施,还有篮球广场、笼式足球场、轮滑冰场、网球墙、乒乓球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为儿童设置了不少娱乐设施,有滑梯、爬网、沙坑等。目前这个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东丽区金桥街道将枫舒园小区旁的闲置空地改造成群众健身场地,增设健身步道、智能健身器械和篮球场,还将建设2个笼式足球场和1个多功能运动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惠民举措。   健身设施“全龄化”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大幅增加,体育场地面积达3877.6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面积达2.84平方米。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日臻完善。不过,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背后,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依然不足。场地设施数量和人均面积虽明显增加,但因建设用地难落实,城市空间利用不足,项目审批、学校场地设施开放率不高等问题,场地总量仍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二是小型综合性体育设施供给存在缺口。群众身边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适合开展综合性体育活动的设施供给相对不足,在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区域之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差异明显。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84平方米,但中心城区、个别涉农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部分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供应、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   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采取措施补齐这些短板,合力打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多元治理新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助推、法规保障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新格局。首先要增建一批便捷的健身设施。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城管等部门协同,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城市金角银边+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山地资源+旧厂房改造”等路子走得更深更实,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社区体育园、智能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有效供给。另外要全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聚焦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地方健身设施缺乏的痛点,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和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推动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举步可及的健身设施倾斜。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增加社区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继续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升完善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乡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另外,还有一些市民反映,社区内的健身设施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适合儿童的并不多;一些体育设施,例如健身步道,使用一段时间就有老化问题,如何加强维护?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在社区户外微场地的建设中,配备的健身设施就考虑到“全龄化”要求,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全龄友好”理念。而在设施维护方面,每个区现在都有检修队伍,还没有到使用年限的健身设施发现问题会及时维修,过了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问题的设施一律进行更换,确保群众使用安全。   专家建议   专家建议   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目前全民健身在天津已蔚然成风。”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校基地研究员赵静静认为,在理念上,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在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求,成为获得感和满足感的幸福源泉;在架构上,我市坚持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走向更高水平,人民群众尽享体育运动的快乐美好;在距离上,我市坚持就近就享的“家门口健身圈”,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举步可就,满足“全龄化”要求;在提升改造上,坚持社区金角银边、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增建多场景、多种类、多功能的运动场地,不断丰富完善设施产品供给,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健身环境。   赵静静建议,在今后发展中,我市应进一步聚焦群众健身需求,借助互联网和科技发展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让全民健身成为新风尚,让健身设施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注释。   原标题:《海河边15.8公里“蓝丝带”来了!都经过哪儿?路线公布!》   阅读原文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