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老爷车︱民国私家车为何不烧油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用酒精做汽车燃料是有风险和代价的。第一,发动机启动慢,冷天难启动,热天易熄火;第二,动力小,起速慢,怎么踩油门都飚不起来;第三,酒精没有汽油燃烧充分,部分燃料碳化,会使发动机寿命缩短。不过烧酒精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便宜,比烧汽油、烧燃气的成本都低。权衡利弊的话,私家车暂时还是烧汽油为妙,而出租车对车速要求不高,折旧起来又快,用不着太在意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以不妨试试酒精这种代用燃料。           闲了翻翻民国文献,那时候的情形竟然跟咱们现在完全相反,像出租车、公交车这样的公共用车,大多烧汽油,倒是私家车纷纷选择了代用燃料,很奇怪。           民国汽车都用哪些代用燃料呢?两种,一是酒精,再就是煤炭。           酒精做燃料毫不稀奇,我们现在就在尝试,煤炭用到汽车上就鲜见多了,倒是在民国时期,像抗战后的天津、长春、哈尔滨和石家庄等北方重镇的街头,经常能见到改装后的烧煤汽车在跑来跑去。           普通汽车改装烧煤汽车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把车尾的行李舱舱盖掀掉,安上一个火炉子和三个铁罐子。其中一个罐子装水,用来往炉子上喷水雾,以便让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另外两个罐子则装了滤网和炭心,以便把一氧化碳里的水汽和粉尘过滤掉。这一个炉子和三个罐子协同工作,可以输出干净的一氧化碳,然后在炉子上接一根能耐高温的输气管,把生成的一氧化碳送进发动机,让它们在那里燃烧、爆炸,最后转化为动力。这样表面上烧的是煤炭,归根结底烧的还是燃气(一氧化碳是燃气的一种)。为什么不像我们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那样直接烧燃气呢?主要是因为科技落后,还没有出现安全的燃气存放工艺,搁一煤气罐子在车上,搞不好会爆炸。1931年,汤仲明先生将自己发明的“木炭代油炉”装载在汽车上。实验证明,每加一次木炭汽车可行驶4小时,时速可达40公里,每公里消耗木炭1市斤,费用仅是汽油的十分之一。人们称这种汽车为“木炭车”。           汽车烧煤比烧酒精的风险和代价还要大。首先启动的时间太长,烧汽油的话,啪一打火,挂上挡就走,改成烧煤,得生炉子,废报纸点着了扔进去,添柴,加煤,用大扇子扇旺,往炉子里注水,然后才能打火启动,启动一辆车的工夫,黄花菜都凉了;其次不能跑长途,早上带一炉子煤出去,刚跑出去八十公里,煤烧完了,还得把车停到路边,步行去附近的商店买煤,要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那就得发动乘客下车捡柴禾,用柴禾制成最简易的木炭,否则只能推着汽车往前走;再其次,开车的途中很麻烦,每开一段路程,都得下车清理炉灰、往罐子里续水、拿根铁棍捅火炉子,以免中途熄火。有时火不旺了,有时缺水了,一氧化碳立马短缺,这样发动机的动力接不上,汽车前行时一拱一拱的,搞得十年驾龄的老手开车就跟驾校开除自学成才的马路杀手似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木炭客车。           有朋友会说:既然烧煤这么麻烦,那烧汽油不就得了。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时候私家车去哪儿弄汽油啊?本来中华民国就是“贫油国”,石油产出量极少,又加上军阀混战需要汽油,革命军北伐需要汽油,抗日战争需要汽油,后来的国共内战更需要汽油,连从美国进口的汽油都拿去给飞机坦克用了,留给民用的汽油实在少得可怜。           物以稀为贵,民用汽油少了,市价自然就高。比如说1947年8月8号,杭州大报《正报》第二版登载当时物价如下:           本土米每石售价是35万元(法币,下同),越南米每石售价是38万元,而美孚散装汽油每升市价是37.5万元。           给汽车加一升油,够买一石米了,当时一石米是160斤,像我这样的饭桶也够吃俩月的。一升汽油能换俩月口粮,可见那时候汽油有多贵。           您说:我不差钱,再贵我也用得起。OK,我信,可是我得告诉您,钱可不是万能的,在民国买汽油,您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足够多的购油证。什么是购油证呢?这东西就跟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用过的票证一样,是产品严重短缺时的产物,拿着它才能给车加油,要是没有它,您就只能到黑市上买更贵的汽油了。在油荒严重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汽油优先供应军队、党政机关、学校和报社,民营企业用油和私家车用油被严格限制,想加油,先拿着驾照和行车证(当时叫“行车执照”)去交通局办一张购油证,一张购油证能用仨月,限加18加仑的汽油。如果多加,或者加油时不拿证,交通局将吊销你的驾照。18加仑是多少?才五六十升而已,绕北京六环转两圈就没了。没了怎么办?那就只能烧酒精,烧煤炭。           解放前夕,油荒更严重,公交车都得烧煤。一辆辆大公共呼哧呼哧往前跑,前面坐乘客,后面烧锅炉,司机开车,售票员卖票,烧火的师傅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煤饼,车顶上方的铁皮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堪称民国一景。        解放初期广州的公共汽车,车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木炭”的字样。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