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禁锢与情怀气味——中国私家车设计进化史
汽车有文化| 微信:Autocul
私家车在中国曾是禁区,它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在文革时期甚至完全“消失”。而从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缓解了私家车的禁锢,催生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走进每一个家庭,从最初作为“富人的玩具”,直至今天,中国的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从人们熟知的“老三样”的一种造型一统天下,到现在的越来越年轻化、个性化的设计语言。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私家车的设计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革?
80年代:私家车禁锢打开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使国产轿车不符需求,丰田皇冠等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涌进国门,并于1985年达到顶峰。不过难以想象的高昂售价,使它们更多的作为了公务用车。
1980年代高端豪华车的代表:丰田皇冠
在那个进口品牌产品由于关税贵的离谱的年代,夏利、红旗等自主品牌则充当了为中国先富起来提供专属座驾的角色。不过,即使是一台夏利车,也要十几万元,私家车是名副其实的“富人的玩具”。
商场门口作为“巨奖”的夏利汽车
面对当时自主品牌资金和技术的严重短缺与发展轿车生产的迫切需求间的矛盾,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
1985年前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有尝试性质的合资企业开始建立。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BJ212明显已经满足不了军方和政府的使用。北汽决定与外方合资共同生产新一代国产越野车。1984年,美国AMC的切诺基刚刚下线,1985年时切诺基就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北京吉普”——如今也成为了历史。
上海汽车厂总装的桑塔纳轿车驶出车场
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公司,广州标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但更多的回忆还是广州标致所生产的505。后轮驱动的豪华运动中型车——这是它留给那个年代的印记。
1987年夏天,中央领导同志在北戴河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建立中国的轿车生产。“以一汽、二汽两个国有大企业为骨干,以合资的上海大众做补充。”
这一决策,为中国私家车的快速发展普及奠定了政策基础。
90年代:“老三样”统治市场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则广告语虽然现在看不到了,但是如今桑塔纳遍地开花,神州大地到处留下身影的场景总是让人想起这经典广告词。
1990年代沈阳街头的巨幅桑塔纳广告
90年代初,一汽大众、神龙两个大型合资企业先后上马;全国汽车产业形成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以及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大三小”格局。
1983年,桑塔纳在中国组装成功,1991年,一汽大众第一辆捷达下线,1992年,两厢富康引入中国。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内,这三款车型风靡中国——也即是整个90年代统治中国汽车市场的“老三样”。
除却合资生产的“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还有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也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车价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
天津一汽以最早引入日本大发Charade为原型打造的夏利,无疑是那个时代小型、微型轿车的佼佼者。
代号TJ7100的夏利车型
而那些“富人中的富人”,则成为高档豪华车的买主,拥有奔驰,奥迪,甚至是天价关税的的劳斯莱斯、法拉利成为他们的财富标签。
1995年上海车展围观奔驰车的人们
奥迪100,曾经“官车”的代名词,奥迪A6的前身
从这些当时的流行车型来看,无疑都是线条非常硬、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样式。当然,这与购车人的喜好和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彼时的购车者多是60、70年代的人,经历过苦难和动荡期,所以务实、朴素成为他们的风格,这也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现代人看来并没有美感的车型,在90年代竟然能够红遍整个中国。
2000年:世纪之交的转折点
公元2000年前后,中国汽车业进入到了非同寻常的转折点。
出现异动是因为2000年的汽车需求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轿车、微型客车为代表的汽车需求主体已经由集团消费为主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随着私人需求的不断扩张,消费者追求汽车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更加显著。这种多样化必然给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天津一汽、南亚、吉利、悦达、长丰、东南、奇瑞、百利、黎明、北斗星等轿车和微型面包车相继进入大城市,使得轿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天津一汽等厂家生产的微型面包车,以出租车的方式,成为了大城市的一道风景
外国汽车集团也乘WTO之机大力在华推出新品牌,新车上市促进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上海通用别克十万元赛欧的推出,使得消费者持币待购。
“入世”后,中国车市的第一个搅局者:赛欧
自主企业方面,以天津夏利为首的自主品牌,也推出了多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
以最早引入日本大发Charade为原型打造夏利的天津一汽,以丰田Platz为原型打造了夏利2000车型。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夏利2000与通用别克的赛欧——这两款当时市面上的主要车型——在营销、销售等诸多方面持续着对决的状态。
此后,天津一汽陆续投产了名为威姿的两厢版车型,和作为夏利2000的改进版本的威乐,它们在设计上也都有可取之处。
在刚刚结束“老三样”的新世纪初,夏利2000采用了大胆出挑的设计
虽然夏利2000最终的市场表现并未达到预期,但我们不能抹杀其对中国家轿市场的探索起到的作用。它们的出现,引领了我国在世纪之初私家车的第一波潮流,它们出挑的造型设计与世界轿车造型发展潮流相符,现在看来还有时尚元素被复制沿用。
而且,天津一汽的夏利2000、威姿、威乐等车型,都以较为可靠的品质,给人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特别是后来丰田NBC平台的引进,一定程度上为自主品牌的后续发展积累了财富。夏利车型对品质的传承,得到了当时消费者的认可,直到现在大家提起这些车型依然津津乐道。
现如今:彰显个性,百家争鸣的设计
如今受到消费者喜爱的车型,不再局限于保守、刻板的设计。
无论是外国车企,诸如:
马自达的魂动设计:
本田思域的流线溜背造型:
还是中国自主车企,诸如:
设计上可圈可点的吉利品牌:
被称为最美中国车的吉利博瑞
以及一直在外观设计上年轻化的天津一汽,为年轻人定制的新品牌骏派:
即将上市的骏派A70
中国的私家车历史,经历了“老三样”的审美疲劳,度过了卡罗拉、花冠的日系中庸,现如今,中国车企、乃至世界车企的汽车的设计语言越来越偏向年轻化、个性化、多元化......百家争鸣的时代来了,而这对消费者来说:一定是好事。
“汽车有文化(微信ID :Autocul),主编周海滨,换个角度看懂汽车,有影响力的汽车文化传播平台。给你不一样的汽车解读,汽车圈多位大咖联合运营。关注汽车有文化,每天文化一点点。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