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1年丨出行变迁:从出行靠脚到小车遍地跑
新中国成立71年,是民生改善的71年,也是交通出行巨变的71年。曾经,自行车还是人们眼中的奢侈品,能骑着摩托车在街上飞奔,是一代年轻人的时尚标配……如今,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
今天我们就从一些老肇庆人的口中,
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的巨变。
赵根树出生于1946年,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步行是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自行车还属于稀罕物,而且当时道路条件很差,肇庆大多是泥土和沙石路,即使有自行车骑着都不舒服。
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已经相当普及,
同时,城市开始出现公交车。
那时自行车大多是100多元一辆,
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
这个价格算是比较高的。
市 民:
70年代的时候,我从单位拿了一个买自行车的名额,买了一辆很大的红棉牌自行车。
市 民:
七八十年代最多的就是凤凰和永久牌自行车,我们一家五口买了4辆自行车,大概是100多元一辆,有些可能差不多200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
道路逐渐扩张,摩托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拥有一辆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赵根树:
1990年前后有了摩托车,那时的摩托车不算很好,最多是嘉陵牌摩托车,大概3600元一辆。有了摩托车后上下班可以骑,快很多,接送小孩子也方便,城市的街道也变宽,路好走了。
上世纪90年代,合资车企进入市场,
私家车消费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形成合资车和自有品牌多元化局面,
普通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不再是梦想。
赵根树: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汽车,上下班时间路上都是汽车,想找停车位都不容易了,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
伴随着出行越来越便捷,
交通设施建设也不断在提速。
赵根树:
高速铁路越来越多,以后还会有新机场,高速公路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肇庆有七八条高速,大家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
71年来,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
大家出行从过去单一的公路交通,
发展成为高铁、航空立体式的交通模式。
交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经济腾飞。
新中国成立71年,
大家的出行方式不断在改变,
说到此间的变化,大家都是用今非昔比来形容,
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家的出行体验仍会不断提升。
来源: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