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专题丨“场景说”:如何营造多样化场景?

  有人认为,游客关注点已“从风景到场景”,意为对景区外的场景更有兴趣;而更多人则认为,旅程中“有看点”的自然是关注,但不至于影响旅游既定行程,若动辄“停车坐爱枫林晚”,那样的旅游者就有问题或太不成熟了。古今中外游客不刻意区分风景和场景。人们喜欢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的风景,同样也喜欢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各类场景。场景营造已经成为旅游策划和规划必须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如何看待“旅游场景”说,如何营造多样化的旅游场景。   01   怎么看待当下的“旅游场景”之说   场景之说是当下业界有的人谈论的新词,但距离成为共识公论或大多数的观点,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谓“旅游场景”或“场景旅游”,大致是说旅游行程中看到的一些场合、场面、情形之类,既包括旅游现场预先设计和开发的看点,也包括社会场所的各种场合和场面,如博物馆、大剧院、菜市场、社区街头。   对于旅游现场的场景,应是旅游范畴应有之内容,该类场景相当于旅游主题或内涵的展示与呈现,是应该努力和加强去做的。如田园综合体蔗田旁建了榨甘蔗汁做黑糖的工坊;茶田旁设计建造了颇有休闲审美的特色茶馆;景区悬崖边搞了玻璃看台、栈道。而对于旅程中“偶遇”的场景,业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人认为,游客关注点已“从风景到场景”,意为对景区外的场景更有兴趣;而更多人则认为,旅程中“有看点”的自然是关注,但不至于影响旅游既定行程,若动辄“停车坐爱枫林晚”,那样的旅游者就有问题或太不成熟了。   1.旅游场景之论不是“新发现”   在没有景区、公园概念以前,旅游场景就先已存在。回顾一下旅游史,还在那没有景区的时代,行者或游客所感兴趣的就是场景。如《法显传》《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等,作者之所记的种种见闻,都是场景一类。   旅游景区中包含有风景和场景,游客前往是照单全收的。你去翻阅一本景区名录,便知今日之景区除了部分是自然风光类,还有诸多是人文风景、社会风景,也可称作“场景”,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非遗制作体验、文旅演艺、户外露营等。   古今中外游客不刻意区分风景和场景。清末民初之时,已经有了公园的出现,包括康有为在内一些游历海外的社会贤达、达官显贵,既有兴趣于买票逛公园,也有兴致于逛外国大街、商场、市井、赌场、舞场,乃至议会。这说明在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游客就是风景和场景并重的。今天的各国旅游者也大致如此,除了既定旅游目标去处以外,也感兴趣于所到之处的随机所见,当地人生活消费的场所,只有有多余时间和体力,也有按照旅游攻略的只因去寻找。   2.游客视角下的三类场景   专为游客设计的。如景区、度假区、旅游小镇、田园旅游综合体等之中的,如楼宇构建、园林园艺、街景装饰、人为表演,都可能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目标。不论是风景,还是场景,真正吸引游客的是它的观赏性、趣味性、体验性。以我国旅游客源市场为例,若扣除商务、公务和因私办事儿性质的旅游形态,在老百姓所选择的旅游目标中,各种类型的旅游场所还是占大头,社会性、商业性的一类场景是小头。   主客共享的场景。其在最初开发或改造提升时,大多考虑了游客的需求或消费,在审美和宜人上下了大功夫,虽没有类似景区的管理措施,也不收取门票,但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也视为宜居宜游宜商之地。如杭州京杭大运河边的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既是民居、商铺、客栈密布,也是慕名的游客云集之所;再如北京的什刹海一带,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也是如此。      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的日常状态。这些场景并不考虑游客之所需,对游客来说就是“遇见”、就是寻找。游客之所以对一些路遇场景感兴趣,就因为它的差异性、特色性、非常态性,这类场景未必全都是正面的,有的甚至粗陋、恶劣。之所以还要去感知它,就因为它冲到你眼皮底下了,或久已闻其名声了,由于感观上反差太大,就给旅游者带来意外收获。   3.场景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   主要旅游目标和吸引物在旅游出行计划中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着游客行程的大方向和运行轨迹,而路遇场景或希望看到的场景仅是花絮性的增味剂和意外之喜。   游客行程中对旅游目标地内容(场景)的关注占主体,路遇的或临时起意去观赏的场景占从属。疫情之前我去一趟印度,可以说处处的场景令人激动,但你还得向着既定旅游目标去前行,而不能中途耽搁太多时间。   游客是喜欢风景还是场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孩童的眼光里,不论带他去哪一类型的景区,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游乐项目;在喜爱摄影的旅游者眼里,评价标准则很可能是看风光如何;在首游者与多次回头客的眼中,判断同一地点则很不一样。如首次去攀登黄山多数人是奔着迎客松,若是去了十几次黄山,则会去找一些次知名之处,或就信马由缰了。   目前旅游业界新创词汇和说法不少。原因有三:一是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融合性,让来自各行业、各界别的理念和术语也被带入;二是互联网和高新科技革命对旅游业带来影响,而传统旅游业界人士对其知之不多,即使有一些荒诞、怪异和似是而非也得不到批驳和矫正;三是不排除个别旅游“票友”和类研究者耐不住“冷板凳”之硬冷,急于去标新立异、故作高人之语。      历史上有个年代曾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用在对待时下各类所谓新说法,肯定有榫卯不大相合之处,但作为一种心态是可以自勉的。对于旅游企业或产业的提升,就如同经营一家餐馆子,影响经营的关联性因素很多,如门面装潢、促销艺术、物料采买、内控管理、街道关系等,但最重要还是饭菜的品质、种类和服务;这在旅游业就相当于产品和业态,不管是在哪一种新语境、新观点、新意识流之下,只注重标新立异、鹤立鸡群,而不考虑解决饭菜质量的实质问题,最终必定是要歇菜的。因此。对于旅游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新发现、新表述、新论断,我们只能当作耳旁风姑且听之,权作为街谈巷议、流言蜚语,未必要去正眼相瞧的,否则会会分散业界劳作时的注意力,进而影响田地里长庄稼。      02   如何营造旅游场景?   场景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形态,它跨越了幻想与现实、历史与虚构、现实与虚拟世界,让游客在其想象的世界中追求乐趣,由此引发旅游消费的增加。文化是旅游的资源和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客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未来旅游新场景该如何营造?   1.创建场景旅游世界,增加场景涉入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当下,创建场景旅游世界,打破游客场景项目之间的固有边界为目的地赋能引流,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热情,满足新的市场个性化旅游需求,引导特色旅游产品服务纵深发展,打造沉浸式体验+城市漫游+新兴商业综合体、城市会客厅、文博场馆、社区文化生活圈等旅游业态,通过市场化、专业化、互动体验化、定制化、跨行业融合化,营造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促进旅游消费,刺激市场活力,更好地推动旅游市场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   2.营造场景旅游氛围,提升旅游者体验   通过营造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如举办文化和旅游活动,持续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可以在餐厅、酒店、娱乐场所营造具有文化元素的氛围,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融合当地的特产、风光等生活文化,开发独具特色、体现当地精神与文化的纪念品,不仅可以拓展传统旅游商品的范畴,而且还能提升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充分挖掘调动游客的消费意愿和需求,并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开发力度,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趋势,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形态,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      3.多样化场景营造,保持持久吸引力   当消费变成一种表达的时候,文旅项目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意义高于经济意义,特定场景的打造成为必选题。“场景力”构建的重点不仅是氛围的营造,更重要的是从主题设置到业态配比的运营,再到文化内核。而这些多项因素叠加之后,带给消费者的便是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打造极致场景呢?   (1)进入式体验场景营造   于景区或某一景点的入口等区域,通过主题景观构筑物、主题景观小品、主题景观雕塑、主题景观绿化等设计包装,引导游客以体验的方式进入景区或景点内的场景,令游客在一进入旅游场地就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金华山双龙风景区桃源洞设计的“时空隧道”廊道连接检票口与桃源洞口,由“时空喇叭”进入“时空隧道”内部,快速流动的“LED时空转换屏”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时空转换的视觉感受,通过“时空隧道”通廊最终进入桃源洞内感受溶洞景观。   (2)游乐式体验场景营造   针对“小手拉大手”式的家庭亲子核心客群,突出“互动游乐”功能,通过设置趣味游乐设施、景观互动设施、景观互动小品、互动景观雕塑等,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参与,快乐互动的场所。   (3)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   为实现完美的沉浸体验效果,要求相对较大的场地规模,重点围绕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体验,通过合理的改造及设计实现强化场景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游客因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而感到愉悦和满足,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以此缔造游客与场景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4)地标式体验场景营造   优先择址具备优势景观条件的场地,设置大型观景台、观景塔、特色雕塑等景观构筑物,打造景区地标式景点,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地。   文旅项目的场景设计既要大胆创新,又要注重细节,还要丰富多彩。极致场景将文化、业态和人连接在一起,实现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场馆都是风景,都是文化宣传使和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在闲逛中自然产生消费欲望,在欢乐中自然产生消费行为。   场景为王的时代,学会打造场景的方法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文旅项目赋能。   END   来源:古奇文旅演艺。只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