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我国交通辉煌十年与未来发展

  image.png   我国交通实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改变了地理区位,提高了竞争力和幸福感,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陆化普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回顾过去十年,我国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惊人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   过去十年,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沪高铁、洋山深水港、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震撼世界。高速列车、C919 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自主研制的交通运输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首先给大家一组数据(图1、图2),了解一下我国交通十年来发生的惊人变化。铁路总里程从9.3 万公里增长到了15 万公里,高铁总里程由0.66 万公里增长到了4 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由410.6 万公里增长到了528.07 万公里,高速公路历程由8.49 万公里增长到了16.91 万公里,上述四个方面增长比例分别为61%、506%、29% 和99%。   image.png   (图1)   image.png   (图2)   除了公路、铁路外,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由1762个增长到了2659个,增长比例为51%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由180个增长到248个, 增长比例为38% ;城市轨道开通里程从1688公里增长到9206.8公里,增长比例为445%。快递业务量从36.73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增长了2849%。   从这些数据上看,无论是交通供给,还是交通需求,以及完成的交通运输量、交通运输周转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成倍增长,在建城市轨道6988.3公里。这些交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过去十年,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地理区位,提高了竞争力和幸福感。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改变了地理区位特点和时空距离。二是便捷的交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三是交通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山区人民的生活。四是交通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交通改变了地理区位特点和时空距离。从图3可以看到,北京到沈阳的时间缩短了73%,从原来的10小时缩短到2.73小时;北京到上海时间的时间缩短了63%,由12小时缩短到4.5小时;北京到广州的时间缩短了62%,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到7.63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缩短了73%,由原来的11小时变成3小时;北京到重庆时间缩短了71%,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7小时;北京到兰州由原来的27小时变成了6.73小时。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交通的发展大幅度改变了我国的地理区位特点,缩短了时空距离,便捷交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image.png   (图3)   第二,便捷的交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在我国减贫脱贫事业中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很多。   比如,2018年底,四川甘孜州首条高速——雅康高速全线通车,开通仅一年后,2019年甘孜州接待游客达3300万人次,同比上涨48%,综合收入363亿元,同比上涨63%。围绕这条高速,四川交投在全线3个服务区设立扶贫产品专柜,为沿线地方人民提供特产销售平台。“四川扶贫产品”交投销售专区(专柜)已建成127 个,实现所辖高速路网全覆盖,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宜昌五峰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4.8%,是革命老区、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该地区打通了“主动脉”——“一横一纵”两条国道贯全境,对外快速通道实现突破;搭建“骨架网”——“三纵一横”骨架网,内部骨架通道实现突破;畅通“微循环”,农村公路建设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5 年时间累计建设通村硬化路934.6公里,完成投资约2.88亿元。   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实现了100% 的行政村、100% 的撤并村、100% 的自然村和78% 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100% 的行政村通达客班车。他们解决了群众交通出行问题,畅通了深山农产品源源不断向外输出的通道;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35.98亿元,增长12.4% ;“生态立县 旅游富民”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得到宣传。   第三,交通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山区人民的生活。我们看到,拉林铁路开启了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拉林铁路于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西起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东止于林芝市区,全线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攻克高原铁路建设多项难题,车站的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桥隧比高达75%,全长403.144公里。   拉林铁路的开通,改善了当地的经济民生,增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安全,将西藏带入了动车时代。千百年来西藏出行难的状态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我们看到,公路驰骋铁路腾飞实现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的生活梦想。2017年贵州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成世界级桥梁18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7600多公里高速公路、2100多条隧道、1.2万余座桥梁,架起了一片近500平方公里的“高速平原”。   成渝也是如此。2015年,成渝高铁正式开通,重庆进入高铁时代,成渝高铁也由此开启了重庆高铁建设的新时代。2016年11月底,长江三峡库区首条高速铁路——渝万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万州至重庆、成都分别由4个小时、7个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和3.5个小时。我们看到,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填补了世界交通史的空白。   2022年6月16日,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长达2712公里的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了起来,使戈壁飞沙不再是出行的障碍,结束了和田地区洛浦、策勒、于田、民丰和巴州且末县等多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便利了沿线各族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让新疆南部地区的人民缩短了将近1000公里的出疆距离。这不仅让居住在偏僻小镇的人们能够轻松穿越万亩流沙,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来自中国内地的各种补给和物资支持。   我们还看到,“世界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将黔川滇交界区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北盘江第一桥2013年动工建设,2016年9月10日完成合拢,同年12月29日正式通车。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此前的5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大桥将黔、川、滇三省交界区域快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为推动毕( 节) 六( 盘水) 两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现代、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第四,交通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快递基本实现了同城当天送达、国内第二天送达。2021年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同城快递业务占快递量的13%,同比增长15.7%。   交通拉动经济发展的例子很多。比如,“川藏第一隧”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助力构建川藏“经济走廊”。2017年,贯穿二郎山的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顺利通车。它全长13459米,是全国第四长的公路隧道,也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它作为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连接雅安市天全县和甘孜州泸定县,被誉为“川藏第一隧”。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作为川藏线上承前启后的咽喉路段,避开新沟至G318线二郎山隧道的长大纵坡和暗冰路段,可保障雅安至泸定常年通车,并且缩短了近三分之二的行程,对于构建川藏“经济走廊”、促进甘孜乃至西藏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比如,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是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和建设环境最复杂的重点工程。   工程河段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长江主航道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航段,以长江通航里程1/7的长度,承担了长江全线70% 的货物运量,年运量达16亿吨以上。工程12.5米通航水深全面提高大型海轮的实载率,进一步促进了船舶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调整,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含金量,对于促进水运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比如,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作用明显。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于2003年8月启动前期工作,2009年12月开工建设,筹备和建设前后历时长达15年,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   大桥顺利通车,使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由3小时缩短至20几分钟,增强了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了珠江西岸的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交通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方向,也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新形势下,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我国未来交通发展将呈现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绿色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了未来30年的交通发展蓝图,要实现从规划、建设、使用、管理、服务的全环节绿色化。   二是智能化。将会通过信息共享、系统整合、业务联动和自我进化的发展轨迹全面走向智能发展新阶段。   其中,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是能级跃迁的准备期。只有实现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才能为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和系统作用的全面发挥提供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够显著提升分析研判、科学决策、精准支撑各种业务需求的能力,从而实现业务联动,使系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效率。   通过不同行业的数据融合,实现更高的效率,破解更难的难题,给出更精准的答案,拉动经济的发展,构建更美好的生活。在推进业务联动之后,将会自然进入自我进化的新阶段。智能化系统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大量数据与经验的积累、闭环反馈机制的建立,会越来越智能。   三是一体化。为了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交通服务,实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交通将在与国土空间开发的协调性、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等方面实现更大的飞越,使交通运输服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制定了“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总目标。我国未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整体特征,迈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生活新时代。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相信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将会大幅度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水平,加速实现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供图丨中国中车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