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电动车、私家车迎来3大“新国标”,车主:早就该来了
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电动车、私家车是当下出行最重要的2大交通工具,两者的总保有量加在一起,已经接近7亿辆,对于庞大的体量,加强管理势在必行,以前只是针对道路行驶的管理,如今在生产源头方面,标准也在优化升级,今天就来聊聊,7月1日起,电动车、私家车迎来3大“新国标”,对于这3大标准,车主普遍认为:早就该来了,下面具体来看看,您期待吗?
1、 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迎来“新国标”,防护性更好了
头盔对于非封闭的交通工具,作用性不低于汽车的安全带,一直以来,道交法明确就规定,摩托车骑行上路必须要佩戴头盔,否则会罚款扣分,而电动自行车在这方面要求较晚,也因此在安全头盔的“老国标”中,并没有涉及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
但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通知,标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实施 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其中,明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也就是头盔新国标,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有哪些变化:相比以前的电动车头盔,缺乏标准的约束下,许多都只是应付交警检查的“应付盔”,一摔就破,在新国标实施之后,电动车头盔在头盔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都有更高标准,可以告别“低质”。
为什么车主认为早该来了:戴头盔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但如果车主戴的头盔,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那设置戴头盔的要求,就完全是形式主义,既然有要求,就必须也要要求生产的头盔合格,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因此,头盔新国标就应该和要求戴头盔标准一起实施,早该来了。
2、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迎来“新国标”,以后跨品牌也能通用
充电安全是所有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都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尤其是近几年,电动自行车自燃案例增多,因此,加强标准管理势在必行,2022 年 6 月,工信部就《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明确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有哪些变化:以前的电动车充电器,每个厂家采取的接口都可能不一致,这导致充电器不能通用,但在新国标实施之后,跨品牌的充电接口将需要具备一致性,可以实现通用,另外,在充电的时候,充电器和电池成功连接,必须要电压匹配才能进行,可以避免过大电压对于电池的损伤,也降低自燃风险,并且,对于高隐患的锂电池,采取区别铅酸电池设计,安全性要求更高了。
为什么车主认为早该来了:自燃隐患是广大车主最希望能够避免的,而隐患的源头包括电池、充电器等,电池由于技术难关的存在难以解决,但充电器的问题很好解决,对于这一保障充电安全的国标,车主认为早该来了。
3、 私家车后视镜迎来新国标,下雨不用擦了
汽车作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配套零部件也在升级优化,比如在后视镜方面,就迎来了新国标,《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有哪些变化:以前的后视镜,只能用传统的光学后视镜,但在新国标实施之后,车辆是可以采用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即电子后视镜,从而来替代光学后视镜。
为什么车主认为早该来了:电子后视镜有2大好处,第1是视野更精准,第2是不用下雨天烦恼,因为下雨影响视线,需要擦后视镜,而电子后视镜在许多国家,早已经实施,因此,车主们表示,有了不一定要用,但别人有的,我们也应该要有。
以上3大标准,涉及电动车、私家车,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而3大标准的实施,对于防护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都有一定提升,对于广大车主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标准,很多车主也表示这些标准早就应该来了。那么,对此您怎么看?您期待哪些标准实施?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