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一个北京上班族,住在私家车里的350天

  图片   盛夏,北京多雨。   7月24日夜,车外,暴雨仿佛要淹没掉整座城市一样。五环外的奥森公园,雨水“噼里啪啦”坠落下来,撞击在车顶上,像炮竹一样没完没了。老黄茫然地坐在车内,出也出不去,只能安静地企盼着这场雨早些结束。   女朋友早早就打过电话,问他车内是否安全。他故作镇定,说自己一切安然,车也安然。话虽说得轻描淡写,他心里还是担忧暴雨泛滥,淹入车内。他试图透过车窗一探究竟,可车外黑漆漆的,除了玻璃上的水痕,什么也瞧不清,灯光在远方变成了一团暗淡的丝絮。   手机微微闪着光,时间已过十二点,雨仍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城市陷入沉睡,街上见不到人,游荡的车也罕见,这辆白色本田飞度像被一艘被遗弃的船舶,孤独地停留在路边。这个位置是老黄精心挑选过的,地势颇高。他安慰自己:能有什么意外呢?肯定没事。   当然,他现在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暴雨瓢泼,他出不去;而且就算出去了,他也根本无处可去。在这座数千万人的巨大城市中,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他唯一的居所。   图片   以车为家过去的三百多天,老黄一直以车为家。每当夜晚降临,当别人离开公司,走进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屋时,他只能来到这台两厢车内,先摆上遮光板,再放平副驾座椅,在上面摆上一张单人床。床是从网上买来的折叠床,钢架结构,上面铺了一层橡胶,尽管躺上去摇摇晃晃,却将将好能够容下身躯。   图片   放置在车座上的折叠床,是老黄每晚睡觉的位置(老黄供图)只是这样一来,原本就几平米大小的车内空间就变得更加拥挤了,局促的空间让人没法站起身,也缺少翻身的地方。整夜整夜,他只能合紧双眼,保持着一个平躺的姿态。   这样的感觉很像西方故事里面的吉普赛人。他们居无定所,只有一辆大篷车,行驶到哪里,就睡在哪里,有时在繁华的市中心,有时在偏僻的郊外。   不过吉普赛人向来是成群结队出没,老黄独来独往,一直孤身一人。并且他也没有远没有吉普赛人那般游手好闲,在这辆车之外的世界里,他的身份是一名公司销售,虽称不上多么光鲜,但也始终维持着体面的形象。   清晨来临时,雨已停歇了,柏油路被洗刷得锃亮,像被砂纸打磨过的黑铁。五环外,进城的车辆川流不息,吵闹的动静让人没法继续睡得安稳。老黄只好迷迷糊糊着,挪着身体,从床上来到了座前的狭小空隙。这一夜其实睡得其实并不怎么踏实,可还要出门,还要上班,他不得不脱下背心拖鞋,梳了梳头发,然后从后备箱中掏出了干净的衬衫和西裤。   和往常一样,北京早早便陷入到了早高峰的泥沼,拥在车流中,车子像只缓缓蠕动的毛毛虫。一路上,他紧握着方向盘,不停地打着哈欠,为了保持清醒,干脆将音乐调到了最大声。千万别睡过去,他不停叮嘱自己。撞车很麻烦,修车更麻烦。但最麻烦的是车一坏,晚上可就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其实,老黄一点儿也不像吉普赛人,他更像一只独来独往的寄居蟹,这辆车如同背上的一枚海螺壳,走到哪里,住所跟到了哪里,没日没夜,来不及太多喘息。   不过成为寄居蟹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座巨大城市里,多少人来去匆匆,熬了许多年,也没有熬出一间属于自己的所身之所,区别只在于住在出租屋,还是像他一样,住在一辆车上。从这个角度看,老黄和其他北漂倒也没什么不一样的。   反正在北京活着,谁又不是在寄居呢?   图片   北漂十年,居无定所   老黄并非一直都住在车上。   刚开始来到北京时,他住在公司宿舍。那时他只有二十三岁,一个背包就塞满了全身家当。公司做的是服装面料生意,他负责销售,每天从宿舍出门,乘着公交和地铁,从雅宝路,到顺义、大兴,逗留在了地图上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点。   如此过了两年,他从公司辞职,开始创业。宿舍是不能继续住下去了,只好先在丰台区的一个旧小区里,租下一间几十平的老屋。楼是典型的五层板楼,历史与他年纪相当,墙面斑驳,楼道里常年飘扬着潮湿的味道,关键还没有电梯,然而价格要三千多块。他住了一段时日,总觉不如意,干脆跑到十几公里外的郊区大兴,寻觅了一栋崭新的高层。   如今回忆起来,在大兴的那段日子,可谓是他在事业上的黄金岁月了。每天一早,从大兴出门,奔波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敲开一个又一个服装厂的大门,整日忙着谈生意,忙着讨价还价,日日迎着朝阳出门,踩着月光回屋,一关上门,累得倒头便睡。固然辛劳,但一年四五十万的收入多少可以让人感到满足。   然而市场总是风云莫测的,这样的安稳日子只持续了两三年,北京忽然陆续关闭了多个服装市场,大量工厂纷纷迁往河北。服装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已,只能另寻出路。   在迷茫之中,与朋友合作做起了宠物生意。住处跟着职业转换,老黄又要搬家了。这一次的地点在北京最东端通州,距离大兴足足三十公里远,房子四室两卫,一百四五十平,月租七八千,几个人共同分担。   事实上,选择做宠物生意的这个抉择多少带着冲动且盲目乐观的成分。他并无经验,也缺少销售渠道,最后面临的结果不难想象——钱虽然没亏,但也没怎么赚。苦熬了一年,眼瞧着大家从信心百倍,到日渐垂头丧气,最后只能接受分道扬镳的现实。   好在事业之外,阿黄还有其他收获。他爱上了一个山西姑娘,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太原,虽然常年分隔两地,但有了牵挂,自己在北京的日子少了许多孤单的时刻。除此之外,他还养了三只猫,还有一条狗,在它们的陪伴下,失败的情绪不知不觉也被冲淡了许多。   但烦人的迁徙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次是从最东面的通州到西南角房山。一辆中型小货车,装满了几年里在北京攒下的家当,六十几公里的距离,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他在角房山租下来一幢别墅,有宽敞的房间和几十平院落。一方面,是为了养狗;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事业上的考量。   他放不下投入大量精力的宠物生意,与此同时,也筹谋着回归服装行业,开一间设计工作室,在线上销售。但是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他投入了大量金钱,支撑了一年多,最后两摊生意都以草草收场告终。算下来,赔了十几万资金。   2019年,老黄三十岁,放下了创业的念头,准备重返职场。他在市区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但房山终究是太过遥远了,每天公交加地铁,光通勤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拥挤的车厢永远人满为患,为了找一个站立的地方,每个人都必须暗自较劲,每天一回到家,他感觉整个人被抽空了精气神。   不得已,他买了一辆车。路太堵了,出行的烦恼其实减不了多少。从2016年开始,北京房价扶摇直上,无形之间,将许多人驱赶到了郊区。每天奔向城区的主干道上,车辆如同蚂蚁大军,齐齐向北,拥塞了整条道路。早高峰时,他每天被迫困在车中一个多小时,听着喇叭声此起彼伏,跟催命符一样,催得人心中烦躁。   后来,他动起了搬家的念头。2023年5月,他试图在公司附近找一个合适的住所。然而此时的房价已经今非昔比,指望着三千块钱的预算,找到能养猫养狗的地方并不现实。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门头沟农村的一处平房。   这看似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路途距离市区只有半个多小时,况且农村天大地大,猫狗都自由。但是谁也没想到,才刚刚住了两个月,偏偏遭遇了天灾。图片2023年7月,暴雨引发的山洪侵袭门口沟(图源:老黄短视频截图)   七月底,北京遇上了特大暴雨,门头沟是重灾区。洪水涌出河道,泛滥在街面上,仿佛失控的猛兽,瞬间就吞没了一所所房屋。那时老黄正在公司里加班,一听到洪水的消息,慌忙朝住所赶去,然而到了村中,房子已然倒塌,眼前只剩下一片残恒瓦砾。   那时他女朋友正巧来北京探望,住在他的出租屋内。当暴雨发生时,女朋友连忙带着猫狗转移到了村委会。幸运的是,人无恙,宠物也无恙,这让他长出了一口气。但很快,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接下来,他要怎么办呢?   这一场意外,让老黄几乎损失掉了全部的家当。算一算,有十几万之多,可谓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初来北京时的原点。房东让他统计损失,言之凿凿地告诉他,后续一定会有相关部门进行补偿,但是过了很久,这个承诺始终也没能兑现。他不好意思催促,“人家房子都没了,损失比我大,还是算了吧。”   经济损失,让租房变得捉襟见肘。他让女友带着猫狗回到了太原,自己住在同事的家中过渡。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何况同事家住在南五环外,每天开车,在路上就要耗上两个小时,跑了几趟,那种精疲力竭的感觉又回来了。   后来,他尝试着在公司里过夜。下了班,等待同事纷纷离开,寻找一个无人的办公室,关上门,没有被子,也没有床,就在地板上和衣而睡,如此安然度过了几个晚上。可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公司不比私密空间,常常有人加班,他习惯于睡前跟女友通话,免不了要顾忌到旁人的感受。况且总担心门外人来人往,他难免心中有些尴尬。   勉强住了几天后,老黄不想再在公司里住下去,于是想到了自己的那辆车。车上有一张折叠床,是他早些年,为了出门劳累时方便小憩片刻而准备的,没料到此时居然派上了用场。那一晚上,他就躺在这张床上,车门一关,扰人的光芒便隔绝在外,构造出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空间。   第二天醒来时,他给女朋友打了个电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说:“我不找房子了,以后就住在车上吧。”   女朋友一愣,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是他十分肯定地说:“我觉得住在车上,也没什么不好的。”   图片   都市生存智慧   住在车上,并不容易。尽管有了床,但床只能解决掉何处睡觉的问题,想要把车当做住所,还需要面对很多其他困难。   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洗澡。到同事家中是一个选择,可老黄不喜欢麻烦别人,去得多了,多少感到难为情;去球馆洗澡是另一个办法,但球馆遥远,每天开车过去并不方便。至于洗浴中心,门票至少几十块,明显不够经济划算。最后,他发现公司附近的健身房是一个好去处——只要花一千块办一张季卡,想什么时候去洗澡,就什么时候去洗澡,平均算下来,一天只要十块多。   图片车顶的箱子,承担了日常的收纳功能(老黄供图)   接下来,是洗衣服的问题。北京的夏日酷人难耐,离开空调房,衣裤立马就被汗水浸透。在车上是肯定没有办法清理这些脏衣服的,不过好在每个礼拜,他都会去一趟太原见女朋友。这些脏衣服被他塞满了行李箱,跨越五百公里,等到归来时,取而代之的,是足够一周换洗的干净衣物。如厕倒是很简单,只要就近找一个公共厕所就行了;充电的困难也不难克服,因为车上常年备有移动电源,用来给手机和电脑充电绰绰有余。吃饭倒是一个挑战,起初他只能频繁下馆子,不光贵,而且重油重盐,吃多了不免让人忧心健康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他开始尝试自己动手。   瓦斯炉和厨具是从网上购买的,然后邮寄到公司;食材可以在附近超市就近采购。他开着车,离开人来人往的街区,寻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在路边生起火、支起锅,在好奇的目光里,一把炒勺来回翻飞,不多时便腾起了诱人的香气。   事情就这样被一点一点被解决着,老黄也慢慢给车内添置出了许多“家具”。他买了一个睡袋,这样子哪怕是冬天,自己也可以安然入睡;接着又入手了一个户外帐篷,就算有时不住在公司附近,他依然可以找一个空地,躲在帐篷里简单地给自己洗一个澡。   一通操作下来,至少看上去车内万事俱备。只不过车始终是车,不是真正的房屋,每天每夜,他绕不过一个关紧的问题——在哪里过夜。   在刚住在车上时,他一直将车停在公司楼下的停车场。但北京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车费一小时12块,一晚上花费掉一百多块钱实在让人肉疼。他只能在公司附近转悠,盯着为数不多的免费停车位。那些位置很快就熟稔在心,可能不能抢到,全看运气。运气不佳时,转上几圈都没有位置,他只能将目标锁定在附近的胡同。   公司附近有大片的老胡同,蜿蜒狭窄,盘根错节。住户们默契地将车辆首尾相连,排在院墙下,只留出了将将够一台车通过的逼仄空间。因此这里虽然不收钱,也有许多可以停车的地方,但不成文的规矩的是,胡同居民自己的车辆优先。   这其实并没有太多道理可言,但老黄还是默认了这个规矩。他往往在入夜后,才驾着车辆,小心地钻进迷宫一样的胡同,远离居民众多的主街,徘徊在偏僻的地方,找一个角落。等到车一停好,便立马遮住车窗,将自己与外界隔绝,互不打搅。   尽管如此,状况还是时有发生。有几次,他已经入睡,电话忽然响起了起来,对方毫不客气地让他快点挪车。还有一次,住户就站在车门外,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抱怨怎么又有不认识的车辆占了自己的位置。   车外的人并不知道他就在车内,抱怨几声,也就渐渐走远了。但老黄还是爬起了身。他不愿意惹麻烦,只能开着车子,再去寻找其他去处。停妥时,看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午夜。   后来,老黄尝试寻找其他过夜的地方,一开始是在公司附近两三公里,十几分钟的车程,可免费的车位没那么容易找。没地方停车,他就干脆一路向北,将车径直开到了北五环的奥森公园附近。相对而言,这里停车位更多,自己还能在公园里跑一跑步,一举两得。   甚至他偶尔还会睡在郊区。因为销售工作的缘故,他常常要出门见客户,最远的地方在怀柔,距离市中心四十公里,一眼能望见高山上的长城。对大多数人来说,跑郊区是一个苦差事,因为距离遥远,回家是个难题。但老黄在北京没有家,也就省去了这个烦恼,而且在他眼里,郊区还要更舒服一些。   不同于市区人满为患,郊区有大把的空地可以随意停靠。他大可以优哉游哉地慢慢兜圈,挑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像度假一般,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慢欣赏着晚霞。偶尔从市区抽身而出的感觉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的,用他的话说,“比起住在一成不变的小单间,这样的生活更自由自在。”   但美好总是短暂,桎梏和困扰才是生活中的常态。尽管车上种种不便可以掌控,可还是有一些事情难以克服。   入冬之后,北京气温骤降,最冷的时候一度达到了零下十几度。租房时,房间内总是暖气充足,对于寒冷老黄并没有太深刻的感知,但在车上生活,薄薄的车壳抵挡不住严寒,冷空气无孔不入。饶是钻进睡袋,他依旧感觉到皮肤上仿佛结了冰,全身给冻得僵硬麻木。没有办法,他只能暂时地搬到公司,一连睡了两个礼拜办公室。   这件事情他没有主动和女友提及。被女友问起来,也始终含糊其辞。女友看出了端倪,再一次劝说他租一个房子,他却反过来安慰起了女友。   “这样挺好的。其实也没想象中的那么苦。”他淡然地解释,“从前租房住的话,我最多一个月去一次太原。现在我住在车上了,每周末不得不回去见你,咱们俩相处的时间不就更长了吗?”   图片   “难道一直住在车上?”   每礼拜都去太原见女友,这是老黄住在车上以后,养成的习惯。虽然偶尔也会遇上出差和加班,但他一定会选择调休,把不能和女友相聚的时间弥补回来。   礼拜五一下班,开着车,径直奔向北京西站。通常他会把车停在一站地之外的免费停车场,然后搭乘地铁,或是骑一辆共享单车。从北京到太原,车票九十,行程四个小时。等走出太原火车站,时间已过午夜,城市一团寂静。图片周一凌晨4点,老黄从太原坐火车回北京(图源:老黄短视频截图)   从火车站到家,走路只要几分钟。打开家门,那条名叫“小屁”的黄狗会率先出门迎接,女友就站在它身后。两个人不需要太多浮夸的言辞,只默契地点一份外卖做宵夜,然后聊一聊家常。   接下来的两天里,老黄忙着买菜、做饭、逛街、整理家务。这些琐碎的小事填充了日常,微不足道,又让他感觉幸福满满。   至于离别,总是发生在礼拜一的凌晨。他独自拎着行李,踏着夜色,赶往凌晨四点的动车。返程同样是四个小时,像毛毛虫一样蜷缩在座椅上,短暂地睡一觉。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广播反复提示着终点站将近。繁华和喧嚣在窗外扑面而来,像信号一样提醒着车居生活又要继续。   两地奔波,车费就成了生活中的最大开销,虽然一个月也才一千多,但已经占据了老黄一半的生活费。这并非出于手头拮据,事实上,老黄现在年收入20万,在北京过得更舒适一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始终勤俭节约,因为一方面车内空间太小,容不下太多的欲望;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将钱节约下来,情愿自己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这样选择的原因不言而喻,他觉得自己和北京之间,始终隔着一重看不见的山。频繁的搬家带来了飘零的感觉,何况家人不在身边,爱人也不在身边。他已经不再是12年前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时间带来了年岁的增长,也磨灭了志气,改变了心态。   他坦言,自己一度也考虑过离开北京。那是在2023年,他刚搬到门头沟不久,便遭遇了裁员。一时工作没有着落,他想到撤离到太原,过安稳的生活。虽然对于收入上的落差早有预期,可找工作的过程依然不顺利,网站上标明的薪资是六七千,可是一详谈,才发现真实的工资只有两三千,还不够过去收入的零头。   权衡之下,继续留在北京是唯一的选择。   但自从住在车上后,老黄的生活还是发了些许变化。在过去,每天花费四个小时通勤,忙碌的状态容不得太多思考,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简直把人变成了生产线上的螺丝。   住在车上后,尽管面临着诸多不便,可一下子就多出了大把的时间,老黄发现虽然生活不便,但自己变得加自由了。他不用等到周末,就可以去打篮球;也可以一下班,随心所欲地到公园里肆意长跑。这些事情,在租房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甚至有了大把时间,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像个荒野求生大师一般,一步一步传授如何在车上过生活。在留言里面,大多数人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来审视着他的故事,也不乏有人表达羡慕之情,认为他这样的生活很有智慧,可以不受出租房的桎梏。   “其实自由并不一定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老黄说道,“自由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被时间和空间所约束和束缚。在北京工作了那么久,直到我住在了车上,才明白原来自己从前荒废了那么多的时间。”   不过他也坦言,自己没有跟父母提及过自己住在车上。一方面他觉得这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做过多解释;另一方面,他也觉得父母思想传统,会日夜担心。   那未来呢?难道一直住在车上吗?   这个问题同样一直困扰着老黄。他和女友婚期在即,两地分居始终不是办法,未来免不了还是要找一间房子,回归到从前早晚被困在路上的日子。毕竟,一个人生活可以将就,但两个人生活是另外一回事儿,“总不能两个人一起住车上吧?”   他心中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回到太原。女朋友正在经营着一家婚纱店,与他所擅长的领域不谋而合。假如婚纱店的生意有所起色,他就可以辞掉工作,来到店里帮忙,从此守着女友,以及三只猫,一条狗。   不过这些设想的实现需要时间,也需要一点儿运气。在当下,他想不了那么长远,只能继续努力工作,努力赚钱。   在暴雨停歇的那个晚上,老黄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和女朋友住在宽敞明亮的家中,四下灯光明亮,处处欢声笑语。   这场景似幻似真,但是一觉醒来,打开车门,喧嚣和吵闹依旧扑面而来,阳光依然刺痛双眼。梦想并没有照进现实。他只能在引擎的嗡鸣声里,朝着早高峰的洪流,缓慢而平静的前进。   施施而行的车,如同一只白色瓢虫,很快,变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斑。   图片   作者:李渔   编辑:黄粟   摄影:vennphang   校对:Ricky   ﹀   欢迎优秀的   作者、编辑、撰稿人的加入,有意向请联系   ﹀   欢迎加入观廿读者微信群   申请备注:读者群   ︾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