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30年:私家车,0到1000万的巨变
70年代:私家车曾是禁区
(资料图片:一汽红旗)
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资料图片:一汽红旗)
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曾是远东私人轿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有“万国汽车博览会”之称,新中国诞生的头30年里,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私人轿车作为资本主义的象征,从50年代的限制直到1966年的“文革”中彻底消失。即使公务车,也严格按等级,实行配给。1984年以前,如县团级干部只能乘用国产吉普车。
(资料图片:上海牌轿车)
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最后。
(资料图片:上海牌轿车)
中型卡车一花独秀,“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是当时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构的写照。国产红旗轿车从1958投产到1994年停产,25年间一共只生产了1500辆;当时量产的上海牌,年产3000辆,不足国外汽车大厂商一天的产量。由于闭门造车,批量小,国产轿车和国际技术水平差距达二三十年。
[1] [2] [3] [4] 下一页




下一篇: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