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自驾去西藏

     汉兰达成为高原上的一道风景   开车去西藏,被不少自驾爱好者视为“终极挑战”。上周三至上周五,记者随同广汽丰田汉兰达“跨越青藏高原之旅”,从西宁到达拉萨。这一场“终极之旅“,究竟会给车辆和驾驶者带来哪些考验?如果你也想自驾入藏,究竟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接下来,记者将以亲身经历与您分享。   要点一:路线 青藏线很高,川藏线很美,新藏线很险   自驾入藏,目前主要的路线有3条:青藏线、川藏线和新藏线。本次自驾,记者走的是青藏线。从青海西宁出发,途径格尔木、那曲,最终到达拉萨,全程近2000公里。青藏线途经被喻为“世界最高公路”之一的青藏公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虽然海拔高,青藏线的路况较好,记者一路走的基本为平整的柏油路。   相比青藏线,起点为四川成都的川藏线要难开一些。“路窄、弯道多一不留神就会碰到塌方封道。”团队的陪驾,具有几十次开车入藏经验的魏中华师傅认为,几条线路里川藏线的风景最好——雪山、原始森林、茶马古道吸引眼球;而从喀什到拉萨的新藏线,要经过大量无人区,安全无保障,因此一般车友自驾,新藏线不作推荐。   要点二:高原反应 面对高原反应,冷静很关键   自驾西藏,高原反应无疑是头号大敌。三天行程,我们平均每天要开车约700公里。特别是周四:早上7点从格尔木出发,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才赶到那曲,连续18小时开了近1100公里。而且这一路,海拔几乎都在4000米以上。下午,我们还翻越了此行的最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连续驾驶的疲劳,加上高海拔,令我们的大部分团员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呼吸困难、发烧、呕吐一直伴随着我们。更严重的是,在翻越唐古拉山口的时候,我们因前方临时修路,被堵了1个多小时。这一次高山堵车,连一些陪驾师傅也感到吃不消了。   面对“高反”,记者的最大感受就是,沉着最重要。一旦心态失衡,高原反应会加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刚到那曲,陪驾告诉我们海拔为4000米。可不知道谁用手机软件测了一下海拔,发现这里的海拔其实有4600多米。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的头痛和呕吐加重了。这样的身体反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此外,在高原上使用一些抗反应药物和饮食,也被证明有效。临行前我们统一发放了红景天口服液,有人服了,也有人没服,结果服药人的身体状况,普遍好于未服药的;另外,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确实也能缓解高原反应。   要点三:什么要带,什么不用带 暖水杯冲锋服不可少,厚重毛衣不需要   在出发之前,记者曾查询过沿途的天气,发现基本上在零度左右。大为紧张的记者带了1件羽绒服和3件毛衣,占据了行李箱的大半空间。可路途上才发现,大部分时间阳光明媚,温度不低,衣物大部分时间都压在箱底;真到下雨刮风,羽绒服和毛衣又抵挡不了了。反而是记者借来的一件冲锋衣,防风又轻巧。   另外,此行记者最大的遗憾,是少带一个保暖杯。路途上及时补水是非常重要,冷水很难入口,最好喝热水。不少带暖水杯的团员,沿途吃饭可以顺便问店家索要热水,令记者非常羡慕。此外,适当带些水果,巧克力,也能在路途补充维生素和能量。   最后,身边准备一些氧气袋是必要的。尽管在高原上,一旦吸氧会形成依赖,之后就离不开氧气瓶了。但是,一旦碰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吸氧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要点四:开什么车、怎么开车   四驱并非必需品,脚不离刹最重要   在我们的以往印象中,如果去西藏自驾,对车辆的越野性能要求非常高。而经过此行,记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驾驶的车辆,为汉兰达2.7排量的两驱型车——我们甚至没有动用3.5排量的车型。但在青藏线上,汉兰达的动力完全能够胜任,它的HAC上坡起动辅助控制系统和DAC下坡辅助控制系统,既能保证安全,也确保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此外,出发前将第三排座椅躺倒,行李厢容积超过了1200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汉兰达的实用性。而且汉兰达在同级别出色的腿部空间,也让旅途变得更为轻松。   根据记者一路的观察,走在青藏线上的车,也非之前想象的“四驱SUV当道”——两驱SUV、轿车、甚至国产微面,在青藏线上随处可见。反而是一些公认的越野能力强劲的SUV,在路上极少见到。为什么呢?尽管青藏线海拔高、路途起伏多,但是多为平坦的柏油路。真正考验越野性能的砂石路面、湿滑路面并不多。更重要的,整个西藏的加油站,绝大多数只供应93号汽油和柴油,供应97号汽油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次我们开汉兰达,加油就非常方便。   比起平原地区,在高原开车也有讲究。青藏线为双向单车道,盘山公路多,货车不少。高原空气稀薄,汽车动力多少会受影响,超车如不留足提前量,就很危险了。魏中华师傅建议,在青藏线开车,绝大多数时间脚要点在刹车上,而不是猛踩油门,这样车子才能开得平稳。此外,青藏线路途随时可能窜出牦牛、羚羊等动物,这时候及时刹车就非常重要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