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北京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上热搜,专家:方便游客游览才是出发点

  6月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暑期旅游旺季将至,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受到网友关注。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曾相继发布消息,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文旅场馆等都取消了实名预约。这在当时引发了对旅游景区实名预约是否应该取消的探讨,有媒体呼吁,“景区取消实名预约,该全面推进了。”   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然而随着各地景区纷纷采取实名预约,不顾及现实情况,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也让实名预约多被诟病。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总体上来讲,当前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和文博场馆,并没有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景区景点、度假区、文博场馆是不需要预约的,但对于头部热点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又是需要预约的。“还是要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不要‘一刀切’。即使预约也要精细化,把最大的方便让给老百姓。”   取消实名预约,游客看法不一   此前,针对“是否支持景区取消实名预约”,澎湃新闻通过采访了解到,游客们的看法并不相同。   作为旅行爱好者,上海的李小姐认为,实名预约流程繁琐,造成了资源挤兑,甚至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嫌疑,让游客体验感下降。“现在,江浙沪很多地方都回归到免约免登记免刷证直接进的状态。”   新疆的宋小姐表示,景区景点实名预约流程让她觉得比较有序,可以控制流量,人多就可以选择避开,但对老年人来说似乎不太友好。如果能线上预约和线下购票相结合,对游客来说会更方便。   同样,上海的李先生也提到,“保留热门景区、文博场所的预约参观制度是有必要的,因为人太多了。”但其建议,最好能增加预约参观人数数量,延长开闭馆时间。   采访中,也有游客表达了对实名预约取消后可能会出现“黄牛”的担忧。   不要为了预约而预约,出发点应是方便游客游览   戴斌直言,“景区景点、文博场馆都应该让游客方便游览,方便的游览和体验是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要不断提高观众和游客的满意度。现在的预约是‘一刀切’的,所有都要预约,不管是不是到了饱和,是不是热门景点,某种程度上是为预约而预约。”   “预约是什么?预约是为了让游客方便,减少游客等待排队的时间。现在很多景区不管有没有供不应求,都要预约。”戴斌分析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非预约不旅游,但现在生活恢复常态化了,假如我就想去北海公园看一看,转一转,走过门口进去不可以吗?这是一个问题。大的前提是不管预约还是不预约,都是为了提高广大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凌波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景区预约,来自《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是一种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景区接待旅游者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的方法。“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景区都将预约制度升级为实名制,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确认风险人群,实现精准防控。从这一点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降级,旅游景区实名预约的前提其实已不存在。”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去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发布了通知,要求“推动旅游景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需要预约的景区景点更应该做到精细化、人性化   戴斌分析指出,要根据每家企业自身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位置,如在北京故宫、国博这些热门景点,本身每天多少量是有限的,不预约来了以后进不去不划算,就需要预约。如果是另外一家景区,可能平常也没多少人,到门口说没预约就不让进,就失去意义了。“不管是预约还是不预约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管制宜,而不是简单回答说,预约好还是预约不好。”   同时,戴斌还指出,当前需要预约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更应该做到精细化、人性化,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做不同的预约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根据是团队还是散客,来自海外还是海内来调整预约频率。   戴斌举例,“有的海外游客,可能需要提前3个月规划行程,但现在一些热门景点只能提前一周预约,由于没办法提前安排行程,只能不来了。所以针对海外游客的预约也可以精细化调整,比如实时向海外公布流量,提前3个月放票等。但提前3个月放票,还需要考虑会不会出现黄牛票,所以这是一整套的系统。”   叶凌波亦表示,对于承载力严重不足的热门景区、网红景区,以及文物保护等级高的文博场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自然保护区、游览空间比较有限的古典园林、主题博物馆等,实名预约流程需要继续坚持下去。其认为,应在预约模式、程序和技术支撑等细节上做更多优化。另外,在举办特殊活动或节假日期间,景区可能会面临超出日常接待能力的游客量,此时实名预约有助于维护秩序。   叶凌波建议,景区应实施差异化管理,游客量较小的景区取消实名预约,而热门景区或文化遗产地,保留或优化预约制度;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实时客流数据和季节性波动,动态调整预约名额,提高预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畅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公布景区的游客接待信息、预约情况,引导游客合理安排行程,错峰出行。   此外,还应关注特殊群体,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购票渠道,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回应游客关切,不断优化预约管理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囤票、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景区游览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   应本着必要性和最小化原则收集游客信息   值得关注的问题还有,游客担心在实名预约过程中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戴斌直言,游客担心实名预约过程中个人信息遭泄漏,是有道理的。所以景区、文博场馆对游客个人信息收集到什么程度,要依法来办事。比如已经预约了,提供了身份证号,手机号是否有必要再提供;收集游客的微信号和头像刷脸才能进,还是报身份证号就可以。   戴斌明确,“收集个人信息,应该本着必要性和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收集个人信息,要依法办事,要经得起伦理的考验。景区、度假区不需要安装过多的刷脸装备,游客预约了,又刷脸,会很复杂。”   叶凌波告诉澎湃新闻,一般认为,预约制可以强化景区容量管理,优化游览体验,为各类决策提供数据和分析,但这些作用,其实并不需要实名。从前阶段的实践看,实名预约的核心是有助于追踪游客流动,但在现阶段,给游客更多的感受是降低了游览的效率,且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现阶段,实名制已无必要。”   “实名预约过程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作为信息收集的主体,景区或预约平台应全面加强游客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叶凌波建议,应规范数据采集,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只收集实现预约功能所必需的最少信息,避免过度收集,同时明确告知游客其个人信息的使用目的、范围和保护措施,增加透明度。还应控制数据访问,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游客的个人信息,设定合理的数据存储期限,对超出期限后应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此外,还应对游客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确保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例如隐藏身份证号码或手机号的部分数字等。定期安全审计,检查和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信息泄露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强化监管和行业自律,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