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出行攻略

私家车冒充“公车”加塞伤人,批评教育就行了?

  作者:朱昌俊   近日,车主林女士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反映称,过年前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向林女士方向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后经涉事“公务车”所在地相关部门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淘宝上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已经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   原来,涉事车辆的“公务用车”标识只是网络上购买的车贴。那么此事也就与真正的公车“耍特权”无关了。但是,冒充公车在加油站加塞还导致劝阻者滑倒摔伤,且在对方报警后又迅速逃离,这样的行为依然堪称恶劣。目前,涉事车主只是被批评教育并责令将车辆恢复原状。如网友所普遍反映,这未免过于轻纵了。   要知道,这一做法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在加油站不顾劝阻随意加塞,容易增加安全隐患;对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了权益伤害;有损公务用车形象……显然,涉事车主只是接受批评教育,代价与事件的严重性明显不匹配,不仅难以让涉事者真正“长记性”,也不利于体现公车标识使用的严肃性。毕竟,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本是为规范公车使用、便于公众监督而设计的制度。一些人随意冒用,不排除可能是“闹着玩”“图新鲜”,但也可能是受到某种特权心理的驱使。比如,在加油站加塞耍横,如此嚣张跋扈,是否本就是仗着公务车标识“狐假虎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如此随意冒用公务车很容易对社会造成误导,既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可能在一些领域助长“钻空子”的行为。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借此实施诈骗。那么,仅是由涉事“公务车”所在地相关部门对车主进行批评教育,恐怕反而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原来,冒充公车是可行的?对此,执法部门或也有必要对该行为的性质进行全面评估,依法给予更合理的处置,向社会释放准确的信号。   进一步调查发现,此事还延伸出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即在一些网络平台,“公务用车车贴”几乎5元一张随意买。对这一销售行为,有法律人士就表示,可能涉嫌违法。因为商家若未经授权擅自制作、销售带有国家机关性质的标识,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据此建议,相关部门有必要展开联合治理,如电商平台建立关键词过滤机制,禁止违规销售公务用车标识;交管部门应联合网信办开展专项排查,对违法商家及买家依法追责。同时,还应推广防伪技术标识并完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于社会车辆,则需通过普法宣传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后果,形成法律威慑。   还要看到的是,冒充公车在加油站加塞且与劝阻者产生冲突,也反映出现实中的“公车”在一定程度上或仍被赋予了某些“特权”色彩。这与为了强化社会对公车的监督而推广公车标识本身,形成了一种目标与现实的落差。由此也提醒,消除公车可能或明或暗存在的“特权空间”,让公车真正成为被重点监督的对象,让公车标识真正产生约束行为的力量,而不是特权的象征,仍需努力。(朱昌俊)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