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低碳旅游如何“名副其实”?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减排路径是景区转型关键

  如果你是常去故宫的观众,一定会发现,这几年故宫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路上垃圾桶数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色调雅致、信息明了的分类垃圾桶。文创店里纪念品的种类多了,制作材料竟是故宫的落叶与回收的一次性塑料瓶。   这些不知不觉中的变化,都暗示着在这座拥有六百年历史,交织传统与现代的故宫博物院里,一场关于“零废弃”和低碳的探索正悄然展开。   北京故宫景区内放置的分类垃圾桶。IC 资料图   我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气候变化与旅游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低碳旅游和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时尚和潮流。   在实践中,一批走在前面的文化自然景区,如故宫博物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持续推进低碳旅游,在减少废弃物、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这条路也并非一蹴而就。   近日,由能源基金会支持,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统筹撰写的《中国景区碳现状研究和碳减排路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深度关注了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现状和景区参与气候行动的进展,针对景区减排的难点——如何清楚计算出碳排放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南,并总结了景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可以采取的一般减碳路径和行动建议。   “旅游业在能源结构转换、需求侧减排、提升生态碳汇和公众价值教育层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景区适合作为实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抓手,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较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和行动指南。”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主管姜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我们通过调研中国景区的碳排放状况发现了碳减排的亮点和痛点,希望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适性的景区碳减排路径,为全球达成《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提供助力和景区贡献。”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告诉澎湃新闻。   景区减碳方兴未艾   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姜冰表示,一方面,旅游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旅游业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景点的正常营业易受到各种气候的直接影响。   旅游业作为一个有较强交叉性的综合性产业,包含饮食、住宿、交通、休闲、购物、娱乐等多个要素,每个环节都直接与公众的消费行为链接。因此,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带动性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整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10%,而国内旅游业约占国家碳排放的6%-8%。仅在“行”这一项上——全球与旅游交通相关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就将达到19.98亿吨,占到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的23%,以及所有人为碳排放的5.3%。   同时,旅游业能够促进经济和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潜力巨大,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为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保障数亿人的民生。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6.6亿人次,同比上升11.5%;国内旅游收入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文旅正在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复苏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调查更显示,中国有望在203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指南》梳理发现,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前,很多景区已经对低碳旅游有一定的认知和实践,并结合了自身的地理、文化和生态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   2024年7月18日,福州平潭岛景区,由太阳能供电、集共享充电宝、安防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应用设备。视觉中国 图   2020年1月,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故宫零废弃”项目,是文旅文博行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个有益尝试。项目围绕“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两大方向,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废弃物合理管理,倡导更多观众及社会公众关注并响应气候变化行动。   参与该项目执行的北京诺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骁告诉澎湃新闻,联合国有数据统计,每年全球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量和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量基本相当。因此废弃物管理是回应“双碳”目标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而且,做废弃物管理是公众容易接触到、可行性高的机会,通过这个路径去回应气候应对行动,容易让已有经验找到落脚点,进而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他说。   经过科学研究根据观众的行为习惯特点,重新布点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区的垃圾桶数量由310组减少到110组,且新设的垃圾桶详细分为四大类七小类,既是对遗产地风貌的保护,也方便资源回收中心逐类对接专业垃圾回收渠道,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和院内美观度。   如今,近5年过去,“故宫零废弃”项目已经颇见成效。在对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上,从院内垃圾桶的重新布局与减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资源回收中心的建立,故宫博物院逐步形成了一套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实施流程。项目至今已有3000名故宫工作人员、4万名导游、2100万人次观众和1.58亿人次公众加入进来。   因关注生态保护而闻名全国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节能减碳方面积极探索。   “除了减少资源消耗及循环再利用,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带来的能源消耗,我们的动物新展区还使用玻璃屋顶,利用采光减少照明。在华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园内建设了11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基本解决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用电需求。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告诉澎湃新闻。   白亚丽表示,园内除了不使用燃油设备,食堂、游客餐饮区、观览车、动物展区加热等都用电能等减排措施外,还“因地制宜”根据动物园的特点采取“减排措施”。   “我们知道动物粪便管理会产生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动物园来说粪便处理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  ‘智能一体化卧式密闭发酵罐’,将动物粪便和园林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这些肥料运用于动物的饲料基地,实现生态自循环,也解决了动物粪便对环境的影响。”白亚丽说。   破解景区减碳“无标准”   尽管一些景区在打造低碳旅游上有了一些初步进展,但在进一步推进减碳时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多位专家表示,一些景区方的绿色低碳意识非常到位,但要进一步推进低碳减碳遇到的首要困难是将景区的碳排放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测算出来。“目前在国内也没有找到一个景区能够做到,这是一个挺挑战的事儿。”一位参与故宫“零废弃”项目的成员告诉澎湃新闻。   景区碳排放核算不清晰,这也正是《指南》所辨识出来多数景区希望解决的一个痛点问题。   《指南》梳理指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排放量计算存在标准不统一、结果不可比的特点。相关碳排放标准和推广机制也有待加强。在景区维度上的碳排放研究相对较少,缺少针对景区碳排放量化和低碳转型的讨论和研究。   对此,《指南》提出了一套通用、易懂、可实施的景区碳排放计算指南。 首先,明确确定核算边界,即确定碳排放计算所涵盖的范围和边界。其次,确实识别出所有的排放源以及碳汇,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接下来,需要获取与景区相关的活动数据,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数据。然后,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将获取的数据匹配对应的排放因子进行碳排放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碳排放报告,将碳排放情况以清晰的形式呈现出来。   《指南》指出,景区碳排放计算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只有了解清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才能识别后续的减排空间,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和目标。然而在实践中,这并非易事。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张敏涛告诉澎湃新闻,在给多个景区核算碳数据过程中,碰到不少挑战。   例如在旅游景区的物理边界内,会包含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譬如酒店、餐饮等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上的属性不归景区管委会。“景区的能耗会有一些统计数据,但是没有具体到设施层面,从碳排放的角度统计数据几乎没有。这样要完整地摸清景区的碳家底就很难,若要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降碳路径就更困难了。”张敏涛说。   可以预见,推动碳排放数据的统一核算将是未来低碳旅游的必经之路和当务之急。张敏涛认为,建立碳排放数据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监测和报告景区的碳排放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未来景区方在推进低碳旅游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指南》也向各利益相关方提出建议:例如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积极践行低碳经营的企业,给予减税、退税或资金奖励等优惠政策;而对于未能遵循低碳经营原则的企业,则征收排污税、碳排放税等环境资源税。景区管理方与经营方可开展碳盘查工作,评估景区碳排放情况,为后续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奠定基础。   减碳目标与潜在路径   除了核算清楚碳排放数据的难点,《指南》还指出目前业内缺乏“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下的旅游行业总体转型方案,在将减排目标分解落地的具体路径上较为单一。如何对不同景区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减排目标和方案也尤为重要。   《指南》梳理后发现,在“双碳”政策引领下,尽管许多景区正在设定自身的2030年减排目标,提升能源效率、节约环保和废物管理似乎是最常见的减排手段。但景区减碳路径比较单一,不同性质的景区该如何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减排路径?这也是景区方的困惑。   刚刚过了70岁生日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对未来发展也在探索。白亚丽告诉澎湃新闻,动物园景区的特殊性在于考虑动物园基础运营、动物展区、游客消费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原有的建筑温控等配套向节能减排转型成本较高。在兼顾自然、环保、舒适等多向需求时往往很难兼得。   2024年4月5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视觉中国 图   但在新的规划中,展区和建筑将充分考虑节能减碳,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全新节能控制系统和设计理念,进行室内温室系统的环境控制和水体控制。   2024年园内启动了零碳动物园项目,全面推进运行过程中的零废、减碳工作。此外,动物园还努力打造成自然保护领域和企业ESG交流分享平台,积极举办大自然生活节,分享自然保护、环境保护领域的前言实践和研究。这也是景区方在推动公众低碳意识上的努力。   《指南》中也列举了一些不同景区的减碳案例:例如扬州市瘦西湖景区致力于建设全电气化的碳中和生态景区。亮点主要有:打造“零碳”旅游路线,全电厨房改造以减少碳排放,引入屋顶光伏发电站、光伏路灯、光伏伞、智慧光伏座椅和光伏智能垃圾桶等先进光伏设备。   在黄山景区,景区规划从行(需要在山下换乘大巴车进山)、游(提倡游客上山游、山下住)、住(探索建设智慧建筑、超高柔性配电系统、双模供电系统等)、食(推进油改电项目)、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打造低碳旅游。   《指南》也指出,中国景区的低碳发展可以借鉴世界可持续旅游、负责任的旅游、善行旅游等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合作与互鉴,在完善功能、艺术表现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低碳景区。以丹麦的Naturkraft公园为例,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主题公园,鼓励游客通过运动、游戏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和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直观理解,为塑造未来可持续旅游业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德国海德堡利用废弃货运站开发的列车新城在运行中接近零碳排放,作为全球最大的被动房建筑群之一,其超低能耗和卓越的生活品质已经成为海德堡城市形象的新标志。   “未来,中国的景区完全有可能推出更多直接与低碳减碳相关的活动,例如,组织低碳主题的研讨会、开展碳足迹测算项目、设立低碳示范区域等,这些都将成为景区在低碳旅游方面新的探索方向。整合这些措施,景区不仅能够减少自身的环境影响,还能够对游客和社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张敏涛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