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出行攻略

全面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背上行囊,约上亲友,奔赴另一座城市,徜徉于青山绿水,感受充满诗意的休闲假日时光。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踏上旅途。旅游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   这十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跨越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扩大,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旅游业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旅游出现了很大波动,但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支柱性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说道。   这十年,旅游创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旅游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1.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中秋佳节,各地景区开启的夜游活动丰富精彩。张家界九歌山鬼景区、襄阳唐城景区、西湖西溪景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人,星空露营、赏月品茶,一起猜灯谜,穿汉服,尝美食,人们在文化浓郁的氛围中共度佳节良宵。   全面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游人在陕西西安周至水街烟火巷子内游玩。新华社发   旅游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近些年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升级,旅游市场开启了快速增长的时代。“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出游超过4次。人民群众通过旅游饱览祖国秀美山河、感受灿烂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我国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左右。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6%左右。   十年来,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优化,业态更加丰富。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6042家增加到14332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144家增加到306家,中高等级景区比例大幅提升。   文旅产业高歌猛进,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成为拉动消费增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彰显着改革的活力。   全面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开展民俗文化表演。新华社发   今天,我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加速消退,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品质旅游、专项定制旅游等市场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的需求经历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多样化转变,从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的旅游行业形成了新的消费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今年夏天,房车、露营、骑行等出行方式热潮不断引燃朋友圈。无论是亲朋好友自驾周边,还是租个民宿小院共度亲子时光,抑或露营、冲浪的健康时尚玩法,体验式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潮流。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等成为旅游业未来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2.融合趋势催生文旅新业态   在山水之间看一场实景演出,全息沉浸式游览网红博物馆,走在非遗街区体验精巧的手工技艺……近年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不断发展,旅游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回顾旅游业十年发展,融合是重要趋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丰富了旅游内涵,催生了丰富业态,旅游的文化品质持续提升,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1年的4111个,增加了将近一倍。   全面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游客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风景区云中花海拍照。新华社发   “不仅是传统的观光游,一些旅游的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比如工业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冰雪旅游、露营旅游等,人们选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卢映川表示。近年来,各地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业跨界融合步伐加快,丰富了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旅游与教育、工业、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   十年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处扩展至300处,广袤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转化成为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景区,青少年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近年来,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超过11%,2019年达到14.1亿人次。   文旅部门还推出了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67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299个、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300多家,形成各种类型的休闲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奔赴大自然的绿水青山,感受清新空气,放松疲惫身心——近些年生态旅游的兴起代表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国家公园、森林步道、冰雪旅游、湿地草场成为热点。2021年我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   今年的“中国旅游日”,线上开展的“万名导游带你云旅游”活动,让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游客们在“云端”相聚,成为这些年来智慧旅游发展的缩影。智能互联时代,新科技与旅游相遇,不仅催生新模式、创造新的场景体验,还可以提升产业效率。智慧博物馆、数字景区让文物活起来,虚拟展示、智慧导览、流量监测等新型服务体验不断升级。   3.百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在贵州花茂村,曾经的“荒茅田”已经大变样,成为山清水秀、枝繁叶茂的旅游胜地;在湖南十八洞村,山水民居、民族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河北德胜村、江西神山村等由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西递村和浙江余村入选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多年来,许多乡村不仅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还成为展示美丽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在追求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旅游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悄然兴起。曾经闭塞落后的乡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就业增收,曾经无人问津的古老村落成为游客心中寄托乡愁的“世外桃源”。   “这十年来,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表示。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年均增长在20%左右。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了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乡村旅游集聚区。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   旅游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广大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发掘盘活,越来越多城市游客走进乡村,在绿水青山之间诗意栖居,感受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采摘体验、研学旅游、非遗手工、民俗节庆……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越来越多游客们“留下来”,带动了当地消费增长。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在内蒙古阿尔山市的一个林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们写下了这副对联,成为旅游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生动写照。   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不仅让村民们成为旅游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成为旅游体验者。旅游业发展成果由百姓共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也成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道路上的一抹亮丽色彩。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9日 05版)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