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文化与旅游要融合发展

  江西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巨擘辈出,文化底蕴厚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浅显的、空洞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是难以创造完整价值链的文化。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是浮光掠影,高级阶段是精神愉悦和深度体验。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跨入深度旅游阶段,文化日益成为支配旅游活动的精神支柱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引领。旅游则是文化实现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发掘、弘扬、优化、保护和丰富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旅游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巴黎、伦敦、北京、西安、杭州等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游产品就越精粹,旅游吸引力就越强,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全过程,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统一,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有利于凸显江西旅游产品特色,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江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文化产业加速繁荣。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比如,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人文景观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潮流的领跑者。   3.有利于区域形象全面提升。旅游吸引力强,旅游品牌知名度高的地方,都是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比如,人们通过风筝节了解潍坊,通过冰雕节了解哈尔滨等。发展文化旅游能够向游客充分展示赣鄱大地的厚重文化、秀美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江西人民的崭新风貌,使更多的人加深对江西的了解,加强对江西的关注,加大对江西的投资,让世界了解江西,让江西融入世界,从而有力地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4.有利于优秀文化弘扬传承。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过程。西藏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景德镇古窑等文化遗产大都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得到修葺或保护,获得了新生。   二、江西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明显   江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   1.资源禀赋丰厚独特   江西古迹遗址众多,文化名人荟萃,红色文化辉煌,陶瓷文化灿烂,宗教文化繁盛,民俗文化深厚,书院文化丰沛,名城名村遍布,发展文化旅游具有良好基础。   2.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江西旅游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多元生态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打造深入推进,文化产业活力迸发,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明确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目标,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旅游强省,发展全域旅游,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堪忧,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不足,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等等。   三、江西文化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江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大跨越,使之成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1.明确目标   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紧贴旅游消费市场,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2.促进融合   文化旅游发展的成功,关键在于将抽象的文化符号、模糊的文化记忆、残缺的文化遗址等资源转化为游客可以直接感知或观看的“文化”产品。一是要着力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我省很多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还处于原始资源状态,未能有效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在文化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精确提炼文化旅游产品主题,丰富表现形式,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要加快博物馆、展览馆、文化主题园等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接,完善文化场馆园区的旅游服务功能,让游客直观地触摸到文化的精髓。二是要深入挖掘自然等非文化景观的文化属性。自然景观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葱郁的森林和碧绿的湖水是生态文化的体现,高耸的山峰和奇特的溶洞是地质文化的展示。旅游开发要善于挖掘这些物质实体的文化属性,提炼出隐形的文化元素,使其转化为创意因子。三是要把提升文化品味贯穿到旅游业全过程。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打造地方菜肴饮品,建设文化主题酒店,提供特色交通服务,推出文娱演艺活动,销售文化旅游商品,营造整个旅游目的地文化环境氛围,让文化通过旅游更好地走向市场,也让旅游更有魅力。   3.推进项目   项目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更需要有大项目来支撑。一是精心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项目。在引进大项目时,既要注重规模,也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项目布局,也要注重差异化,避免一般化的规划设计、粗放型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二是引进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型企业集团。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境内外、省内外战略投资商、大型旅游集团和文化企业来赣投资文化旅游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抢占文化旅游制高点。三是建立重大旅游项目联合推进机制。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提前介入、直接调度、跟踪服务。每年重点扶持一两个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将其打造成具有震撼性的旅游精品,实现以精品项目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突出特色   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旅游产业兴旺的关键要素。发展文化旅游要以厚重的赣鄱文化为载体,突出地域性、特色性和比较优势。一是突出文化资源的本土特色。如我省有4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将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将一批国家级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打造成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将一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成文化演艺节目。二是彰显旅游产品的个性特色。同一种文化类型可创意出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同一主题的旅游景区可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吉安市依托厚重的庐陵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建设庐陵文化生态园,精彩展现全市13个县的文化特质。文化旅游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培育具有独特个性和风采的旅游产品,制造更多的亮点、看点和兴奋点。   5.积极营销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推进营销,不仅要规模大、声势大,而且要调动媒体多、覆盖广、方式新。一是塑造大品牌。要结合区域特色文化,通过提炼一句主题口号、打造一台演艺节目、出版一套文化丛书、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线路,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将极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特质展现出来,使之在消费群体中形成“第一印象”,进而成为游客出行的“第一选择”。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既要突出资源的独特性,使游客能清晰地将品牌与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特质联系在一起,又要突出市场的针对性,结合准确的市场定位,提升特定消费群体的品牌认知。二是形成大推广。当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已远不能满足宣传营销的需求,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等互动性好、性价比高的新媒体成为了创意营销的又一着力点。今后营销工作应并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推广,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三是开拓大市场。坚持科学定位,锁定客源目标,强化宣传营销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重点选择长沙、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周边市场,突出北京、上海、西安、福州、哈尔滨等中远程市场,突破以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为重点的海外市场。四是营造大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可以使游客充分感受到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信仰、知识、艺术、语言、风俗、历史、传说等文化要素,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要以特色文化为主线,注重突出文化内涵,避免活动主题的芜杂、内容的空洞、形式的单一。   6.开掘智慧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也是旅游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十年全国将普及智慧旅游。因此,文化旅游要以超前的眼光走智慧发展之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一是加强应用开发。文化旅游景区和企业要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与应用,加强游客与景区、企业的互动交流,扩大旅游网上交易,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二是实现智能化管理。文化旅游景区要逐步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智慧旅游建设,普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智慧停车系统,GIS综合管理系统,GPS定位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推动旅游管理高质高效。三是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科技化水平。文化旅游产品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创意、创作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集合舞蹈、杂技、戏曲、影视、动画等多种演出元素和表演形式,尽可能地展现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魅力。   (文章转自:江西省旅发委官方公众号“江西风景独好”)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