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十一”黄金周,谁是中国旅游第一城?

  原创 云木 国民经略   文|云木   假日消费,堪称经济的“晴雨表”。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1.5%。   无论是旅游总人次还是收入,都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位,且继五一假期之后,再次刷新记录,说是“史上最热黄金周”并不为过。   谁是假日最强消费地?消费驱动时代,谁在一路领跑?   01   谁是中秋国庆旅游第一城?   日前,各地陆续发布2023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旅游消费数据,成都、上海、广州、苏州、南京、天津、郑州等地接待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上海、成都、苏州、南京等地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位列前茅。   成都无疑是佼佼者。继今年春节、五一之后,成都再次夺得旅游第一城之位,旅游总人次位列全国之首,旅游总收入仅次于上海。   成都市文广旅局数据显示,中秋国庆8天假期,成都共接待游客258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9%、170.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12.2%、6.8%。   省会成都如此,作为旅游大省的四川也大幅跑赢全国。   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省份中,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广东、四川等省份接待游客量超过5000万人次,多数省份旅游消费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其中,四川已全面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   据当地文旅部门数据,全省8天共接待游客5691.02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361.53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1.18%和14.24%,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08个百分点和12.74个百分点。   作为“天府之国”,四川历来都是备受追逐的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美食资源之丰富,让一众省份望尘莫及。   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市井烟火之气与现代都市之美相得益彰,再加上网红城市带来的流量效应,成都与四川假日消费一路领跑,并非偶然。   ▲国庆期间,成都太古里人气高涨、消费火热。(图源:大众点评网友)   其实,成都和四川的消费之热,不只在假期,更体现在日常消费中。   今年1月至8月,四川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万亿元,正式晋级全国消费第5大省。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实物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数据,包括娱乐、住宿、交通、教育、体育在内的服务零售数据未被囊括其中。而在这方面,四川的优势更为突出。   由于官方数据缺失,根据第三方的美团数据,今年1月至8月,美团平台上四川省各类服务零售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23%,增速明显快于实体商品零售。   借助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一路领跑,四川剑指消费强省。根据规划,到2025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9000亿元。   这一目标并不遥远。   02   四川的消费为何这么猛?   一地消费的旺盛与否,离不开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的托底效应,也与产业结构、地域文化、消费习惯乃至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息息相关。   四川能成为消费大省,首先得益于庞大的经济和人口基本盘。   作为中国经济第六大省、人口第五大省,四川2022年GDP总量达到5.67万亿元、常住人口8374万人,双双位居西部地区之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见一斑。   这一优势,随着“国内大循环”战略的落地,得到进一步强化。   地处西南腹地,四川本身就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体之一,借助经济、人口和区位优势,成功跃居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进而成了扩大内需的“主战场”之一。   作为省会,成都更是身兼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等多重定位,且以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三城三都”为目标,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配,带动的消费动能可想而知。   不过,在中西部地区,大省大城不在少数,为何四川的表现相对突出?   一个原因是文化层面的,四川人能挣钱,也敢花钱。   说起川蜀地区,“安逸”无疑是最大的文化特色,四川今年重点发放的政府消费券就以“蜀里安逸”命名。   这种地域性格,造就了“敢花钱”的消费氛围,也形成了“不负人间烟火”的消费文化,更助力四川走在消费升级的最前沿。   四川人在美食、文旅、娱乐休闲上的消费超过其他地区,这也导致本应随着收入提升而下降的“恩格尔系数”在成都失灵。   另一方面,成都和四川在新经济、新消费建设上领跑于全国,从而在传统消费之外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   早在几年前,成都就以新经济之城、新消费之城作为定位,且提出了“场景营城”的概念,四川则将“培育发展新消费”“实施消费新场景5年培育计划”等作为提振内需的手段。   这些新消费场景,从大运会推动的体育消费,到“新十二月市”助推的文旅和美食消费;从以“不夜天府”为特色的夜经济,到基于公园城市的绿色消费,再到线上的数字消费,不一而足。   夜游锦江 图源:成都发布   新消费场景之“新”,一是与传统的纯购物消费形成对比,二是多集中在体验式的服务零售消费层面,切中了消费升级的方向。   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步入中高收入阶段,传统的衣食住行带来的消费增长空间趋于饱和,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教育文体等服务零售消费方面的需求却日益旺盛,从而带动消费结构转型和升级。   追求美好生活,这是服务零售崛起的大背景,也是四川消费崛起的最大亮点所在。   03   四川,究竟靠什么来提振消费的?   今年以来,各地为了提振消费,可谓大招频出。   有地方诉诸流量经济,山东淄博、贵州榕江的成功出圈,给了无数城市以榜样,从超大特大城市到中小城市,无不试图通过“网红城市”一夕爆红。   有地方瞄准演艺经济,石家庄提出打造“摇滚之城”,济南、天津、武汉等地推出了能让消费者一边就餐、品酒、逛文化集市,一边观赏沉浸式戏剧演出的活动,深受追捧,而“演唱会第一城”的争夺日益白热化。   有地方借助赛事经济,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体育消费的热潮,而且将整个城市的文旅消费推向新的高度。   而更多地方,则乘上了数字技术的东风,通过真金白银的消费券,挖潜消费潜力,撬动整个社会的消费热情。   大型赛事经济可遇而不可求,网红经济和演艺经济竞争极其激烈,能成功突围的并不多,消费券仍旧是大多数地方最具操作性的选择。   消费券听起来不新鲜,但如何精准发放,何以真正撬动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并“化异地客流为本地消费增量”,却是一项考验。   在这方面,四川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四川举办了2000多场消费活动,联合美团等平台连续发放多轮消费券,精准匹配本地优质供给,化流量为本地实体商户的销量。   作为服务零售大省,显著拉动服务零售相关消费,是四川政府消费券的一大特点。   以近期持续发放的“蜀里安逸”消费券为例,发券平台美团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相比2019年同期,美团平台上四川省服务零售相关交易额增长119%,服务零售相关订单量增长122%,服务零售相关活跃商户数增长146%,相关交易用户数增长118%。   几乎都是一倍以上的增长,四川的消费券效果,为何如此显著?   一方面,政府引导、平台支撑、企业唱戏,利用各方合力,充分发挥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消费券虽然不等同于直接发钱,但也是真金白银,但在过去却面临着核销率不高、带动性不强、引领作用不够突出的难题。   这背后,实体商户数字化不足,单个消费券覆盖范围过窄,过度集中于传统消费领域,难以满足消费者“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体验式消费需求,都是原因所在。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加上以美团为代表的大型综合零售平台的连接作用,这些问题正在迎刃而解。   在美团等平台助力下,消费券的精准化发放不再是难题。   而作为综合零售平台,美团横跨外卖、到店餐饮、景点门票、民宿酒店、商超、医药、电影等多种消费场景,拥有丰富的服务零售供给,切中消费者对服务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趋势,从而有效促进了消费券的核销利用。   ▲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出国庆期间用消费券“一条龙”消费的体验。   与此同时,消费券还将带动实体商户的数字化,借助大型平台,实体商户得以扩大零售的半径和范围,而消费者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显然是多赢之举。   另一方面,多地实践表明,消费券对于服务零售的带动效应十分可观,而四川作为服务消费大省,最能从中受益。   就在中秋前夕,四川通过美团发放了第二轮“蜀里安逸”消费券,覆盖全省,涵盖零售餐饮、家电家居、体育健康、出行加油等多个领域,“双节”期间消费者踊跃用券消费。   这轮消费券,对于服务消费的提振颇为突出。   根据美团数据,发券期间,平台上成都市美容美发、亲子、运动健身等典型的服务零售项目的消费规模增长显著,相比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达到248.4%、168.0%和157.9%。   这些取得高增长的服务零售项目,虽然都是细分领域,但也与四川正在打造的新消费场景不谋而合,不仅体现了服务消费之于经济的提振作用,也凸显了四川消费高增长的新驱动所在。   借助大型综合零售平台的助力,消费券能在四川发挥事半功倍的提振效应,也能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   04   服务零售,正在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服务零售”数据,与过去传统的以商品零售为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形成了区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3%,明显高于同期7%的“社零”增速,更高于5.6%的商品零售增速。   为何国家层面要发布 “服务零售”数据?   事实上,“服零”的概念虽然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统计之中,但服务消费作为与商品消费互为补充的消费形式,不仅存在已久,而且地位愈发重要。   数据显示,2013至2019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由39.7%提升至45.9%。有学者预测,到2035年,这一比例有望稳定在65%左右。   服务消费占比走高,既是发达国家普遍走过的历程,也是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而在数字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中,更呈现加速扩张之势。   诚如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刊发的文章所指出的,服务消费是扩大消费新引擎。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新趋势,发挥服务消费对扩大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仅靠“社零”消费,无法充分衡量我国消费的全貌,容易对当下的消费形势做出以偏概全的判断;而“服零”的缺位,也难以对各地提振消费提供全面而清晰的指引。   所以,“服零”概念的推出,以及服务零售在假日经济的突出表现,无疑将给各地提振消费带来新的思路,也为城市竞争带来新的可能。   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争,将不再仅仅聚焦于物理层面的商圈、免税城建设,还有更为广泛的服务零售市场之争。   在此过程中,得益于对服务零售的积极促进,消费券或将持续成为各地政府提振消费的“常备选项”。   原标题:《“十一”黄金周,谁是中国旅游第一城?》   阅读原文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