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新技术创造供给,新业态释放需求——我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也为旅游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眼下,全行业信心满满、干劲十足,锚定旅游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担负起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使命任务。   守正创新 科技助力   以光影为画笔,以夜幕为画卷,融合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二十四节气以光影路的方式呈现,让科技感十足的光影粒子在虚拟的北京地标建筑上跳跃……5月20日,一场数字艺术嘉年华在北京数字艺术园区启幕,带游客领略夜间旅游的梦幻与绚烂。如今,夜间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一批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产品,依靠挖掘文化资源、运用科技手段,让“诗和远方”在夜空里不断延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得天独厚、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人文资源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优势。旅游业的未来,需要守正,绿水青山、优秀文化等是需要守护好、传承好、挖掘好的宝贵财富;也需要创新,以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认为,“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互联网催生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供需两端对接效率;二是利用科技赋能旅游产品,创造超出物理景观之外的虚实结合甚至纯虚拟化场景,让游客丰富在地体验、加深对目的地文化的理解。   科技是助力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要加快推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鼓励旅游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与旅游产品和服务设计相结合,不断拓展科技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质增效 改善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各类旅游资源潜力持续释放,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我国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39家,共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854个,邮轮旅游、海洋旅游、康养旅游等多元业态大量涌现,人们出游选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服务中心3500多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万座,旅游便民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出游体验持续改善。   尽管我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盘”越来越稳,但从供给角度看,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提质增效的挑战。   如何对有限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创造更多旅游精品名品?宋瑞注意到,当前市场对“小而美”的精品旅游项目充满期待,正在推动旅游投资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投资项目将更多关注项目本身质量和持续运营能力。此外,旅游投资精细化更有利于将资金和资源集中投入到真正有发展潜力、有竞争力的新兴业态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水平,降低旅游企业成本,提升游客体验,也是旅游业需要持续发力的方向。去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例如,在江苏花果山景区,项目通过5G紧急终端喊话、5G-IP无线调度系统、5G智能停车指引系统、5G实景导览、AR导览、云分享等创新场景,间接减少景区管理人员526人,年均节约费用超3500万元。经评估测算,30个试点项目的综合管理成本平均下降约15%。   融合发展 创新业态   在广东佛山,“千古情”演出为周边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南海湾森林生态园等景区带来大批游客;在湖北武汉,多维体验剧《知音号》今年春节期间开启双场演出,接待人数大幅增长……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演出场次4.06万场,同比增长48.86%;票房收入31.44亿元,同比增长37.89%;观演人数2254.71万人次,同比增长39.55%。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正在叠加更多丰富选项,观演+观光、民宿+非遗、书店+咖啡馆……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尽显。   “旅游作为大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与文化关系密切,高度契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石美玉表示,非遗门类复杂,不同门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有较大差异,必须根据不同非遗门类项目的特点,守正创新,找准适合与旅游融合的方式、路径、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融合效益。   旅游不仅可以叠加文化,立足与众多行业内在关联、相互牵动等特点,“旅游+”“+旅游”的产业链、生态圈正在延展。如今,村晚、村BA、演出、赛事、影视剧,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宋瑞认为,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生态、农业、交通等诸多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空间、新要素、新内容、新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的高质量、深层次转化。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表示,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影视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产品,构建高质量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不断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记者 张雪)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