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出行攻略

博物馆讲解难题如何破

  专职讲解一位难求、语音导览内容刻板、社会讲解被指“高价低质”“杜撰野史”——   博物馆讲解难题如何破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生动地描述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所展现的祝寿盛景,冰冷的银器仿佛有了温度;云南省博物馆,借由西汉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云端讲解”生动还原了古滇族贸易往来的故事,千年前的铜器变身成了亲切的“存钱罐”……   俗话说,三分游,七分讲。在“博物馆热”不断攀升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他们不愿走马观花、匆匆打卡,而是从“看热闹”到“品门道”,想了解文物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深入感受文博魅力。然而,当前博物馆讲解服务存在明显短板。受人力、经费限制,部分场馆仅提供机械的语音导览,内容刻板晦涩;临时讲解员队伍中,因专业储备不足导致讲解错漏频出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何打造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讲解服务,让文物真正“开口说话”,已成为博物馆行业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日前,记者走访全国多地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工作者、观众展开对话,探寻打破文物与观众之间隔阂的“金钥匙”。   多种方式缓解“讲解荒”   “没有讲解,逛博物馆就少了灵魂,效果大打折扣。”从云南特意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游客小杨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讲解是连接古今的桥梁,为观众打开历史之门,让博物馆成为跨时空的文明对话厅。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讲解服务供需矛盾渐渐浮出水面。广东省博物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亚楠介绍,2024年,广东省博物馆教育中心20余位专职讲解员共提供了1826小时讲解,开展了609场教育活动,参与人数达76.1万人次之多。然而,这些数据和当年该馆参观达322.2万人次相比,仍不到四分之一,现有的讲解服务难以满足全部观众的需求。   放眼全国,广东省博物馆的困境具有普遍性。“博物馆专业讲解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尤其是热门馆,难以满足日均数千乃至数万观众的需求,预约难、排队久成为常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说。   为解决这一矛盾,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采用“专职+志愿者”的模式,吸收热爱博物馆事业的大中小学学生及退休人员,既给予这些文博“发烧友”展示自我的舞台,又缓解了观众对讲解的旺盛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据《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统计,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近10年来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从2010年的馆均40人增加到2019年的174人,体现公众对博物馆志愿服务认知度的提高。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截至2023年12月1日,国家博物馆志愿服务团队已累计向公众提供志愿服务11084小时,其中公益讲解4664场、9518小时。   “能感受到,每位志愿者老师都特别热爱历史、热爱中国文化,并乐于传播、享受其中。”   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观众对专业又热情的志愿者留下了如潮好评。   近年来,很多银发族加入博物馆志愿者的队伍,几万字的讲解词,他们一遍遍手抄,直到这些知识在脑海里“安营扎寨”。“在博物馆里,我过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得、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良渚博物院志愿讲解员吴奶奶说。   此外,社会讲解也可有效缓解“讲解荒”。在文旅消费升级浪潮下,“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正成为人们的旅行风尚。许多研学机构和旅行社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纷纷推出“一城一馆深度游”“文物主题联游”等定制产品,融入专家讲解、手工体验等环节,精准契合游客需求。社交媒体上,有人分享跟着“耳朵里的博物馆”游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经历,“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那些甲骨的故事,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   科技赋能更是大大拓展博物馆讲解的边界和可能性——从智能导览器到“扫码即听即看”的云讲解,从线上导览小程序到虚拟展厅,科技发展让讲解服务突破时空限制,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拿起手机,随时奔赴历史文化之旅。比如,在故宫博物院的小程序中,“夏日纳凉路线”“秋日赏银杏路线”等路线推荐就整合了建筑讲解和导航功能。   修炼内功提质升级   数量增加的同时,博物馆讲解内容的质量也面临挑战。一方面,部分社会讲解存在“高价低质”“杜撰野史”“渲染迷信、鬼神”等问题,既扰乱观展秩序,又损害文物和历史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然而不少讲解仍停留在“背词式”输出,缺乏针对性、互动性和思想深度,难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如此情形,博物馆讲解该如何破局?   面对鱼龙混杂的社会讲解,广东、陕西、河南、辽宁等地多个省级博物馆作出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社会机构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以遏制社会讲解乱象。   对此,首都博物馆研究员杨丹丹建议,观众要注意鉴别“戏说”讲解,警惕那些依据电视剧、网络等内容随意编造的故事。她还提到,社会机构的讲解可能缺乏对博物馆策展、布展等思路的介绍,容易自说自话、以偏概全。   杜晓帆认为,与其全面禁止,不如通过科学管理寻求平衡,推动行业协作,建立完善的督导机制,这也许是未来博物馆讲解发展的趋势。“社会机构讲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讲解员不足的现状,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参观体验。”他表示。   与此同时,博物馆讲解员也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讲解本领。观众需求多元,讲解也需“量体裁衣”。   “一些讲解员,虽面对不同类型的观众,但讲解词都是一样的。那些具备一定文博知识的观众,容易缺乏获得感,从而失去兴趣。”杜晓帆说。   对于这类情况,目前一些博物馆开始推出分众化、专家型讲解,并定期更新讲解词,融入最新学术成果。比如,敦煌博物馆会定时邀请研究敦煌学的专家对讲解员进行“大考”,还会定期为讲解员举办专家讲座,帮助讲解员及时了解最新学术成果。   不少博物馆也在践行分众化讲解理念,引入“专家讲解”“少儿讲解”,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定期组织博物馆馆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或策展团队开展公益讲解活动,不断增加优质讲解服务供给。国家博物馆每月有“专家讲解周”活动,专家由国家博物馆或馆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场场爆满。云南省博物馆推出“少儿博物说”,由少年讲述文物故事,故事化的讲述浅显易懂,小朋友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提升讲解质量,本质是让博物馆讲解升级为“文化课堂”。以学术为根、以观众为本、以分众化为翼,让每一次讲解成为一次知识的盛宴,让文明之光照进公众心间。   人工智能赋予讲解更多可能   今年,随着“DeepSeek”频频登上热搜,持续引发公众热议,这股科技浪潮正以破竹之势重塑各行各业生态,博物馆讲解也不例外。包含AR、VR等情境化沉浸体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讲解机器人、实时手语、方言交互装置等的多维交互智慧导览正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日常。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充满未来感的银色机身的机器人“小简”“小牍”正热情迎接四方宾客。它们被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通过融合简牍研究文献和丝路文物数据库,构建起中国首个简牍主题知识图谱,用数字智慧唤醒展柜中沉睡千年的竹简。这些被称为“地下图书馆”的简牍,因晦涩难懂,常常在观众与历史的对话间筑起高墙。而AI机器人不但能解读这些简牍,更构建起“文物—历史—文明”的立体认知网络。当观众询问“汉简中的家书”,机器人不但会展示戍卒书信,还会调用语音合成技术,模拟汉代戍卒的声音朗读,娓娓道来戍卒穿越千年的思念和真挚的家国情怀,然后还会引导观众到互动装置前书写电子家书。   除了展厅中的机器人,众多博物馆纷纷迎来了虚拟数智人员工——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和“仝古今”、首都博物馆的“京慧”和“小虎”、柳州博物馆的“柳公子”和“小龙女”等。而金沙遗址博物馆,则借助AI人工智能专门为古希腊特展打造了一位虚拟讲解员——数智人“雅典娜”。佩戴头盔、身穿铠甲、手持长矛的她,不仅可以实现AI导览、互动合拍及箴言卡牌等多功能的交互、下载和分享,还可以实时对话,为游客答疑解惑。   “‘雅典娜’是基于最新的文化大模型技术,同时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交互系统。其外形根据雅典娜的形象进行设计,是四川地区推出的首个博物馆AI数智人。”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告诉记者。   “雅典娜”上线以来,一个月左右的观众问答对话总量已突破13000次,每位观众对话平均超过8轮,互动合拍功能开启超过3000次,合拍视频下载率和分享率都超过30%。许多AI讲解员还能通过分析观众的提问类型、参观时长、知识点关注度等数据,为博物馆教育提供大数据支持。   借助科技迅猛发展,AI讲解员似乎可以模拟人类,和不同人群进行互动,然而许多人心里都有疑问,AI讲解能否代替人类讲解员?对于这一问题,杜晓帆指出,博物馆讲解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AI讲解很难完全替代讲解员发挥作用。   “通过讲解员,博物馆可以为多样受众提供情绪价值、社会连接,引导互动,激发五感体验,使得面对面互动、体验的过程充满情感共鸣,这些都难以被科技工具完全取代。”杨丹丹同样认为AI代替不了人工讲解,“人工讲解是在认知基础上的情感表达,而面对面的交流是人的情感互动,比机器更有亲近感。与真人的交流可以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让人们越来越喜爱博物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