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出行攻略

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春天正款款走来。走进线下文旅空间,看一场有声有色、沉浸其间的展览,来一次万物生长、光影相随的夜游,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个有趣有益的选择。   沉浸式业态是数字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兴模式。“十四五”期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被写入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文化和旅游部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   当文化旅游与科技手段相遇,在融合碰撞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博单位、文创企业等进行了初步探索,积极贯彻落实相关部署。我们邀请几位代表介绍他们的经验与心得,一起感受“沉浸”的趣味,并请专家就该业态的高质量发展分析建言。   在数字意境中漫步: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沉浸式戏剧:打破舞台与观众间的“隔墙”   讲述人:甘肃省文联主席、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文学编剧 王登渤   接到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的剧本创作邀约前,我写过长篇小说《日落莫高窟》,也从《敦煌》《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文艺作品中积累了很多创作灵感。于是,我和甘肃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滕飞合作,编写了一个具有丰富舞台剧要素的剧本。但看到编导发来的演出第一稿时,我完全懵了: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有的编创理念!   在数字意境中漫步: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是我们的剧本出了问题吗?我用了整整一晚反复琢磨,也试着去理解“环境戏剧”“沉浸式戏剧”等概念。所谓沉浸式,就是让观众置身于场景氛围之中,和剧中角色“零距离”。因此,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要相对简化,氛围营造却必须下足功夫。渐渐地我们理解了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决定打消脑子里的条条框框。   2019年国庆期间,经过主创团队反复打磨,《乐动敦煌》在兰州首演。故事讲述了西域乐手白歆在创作瓶颈期来到敦煌,寻找天籁之音的故事,共分为“源起妙音”“乐动丝路”“上元踏歌”“盛世华章”四个章节。观众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三个体验功能区中缓缓行走。沙漠戈壁、驼队驼铃、敦煌飞天、上元灯会……丰富生动的场景不断变换,如梦如幻。我第一次亲身体验时也被舞台特效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演出的逼真感令人惊叹。   我最喜爱的,是白歆与公主之间爱情故事的结局:伴随着敦煌古乐的大美之音,公主再现了婀娜多姿的飞天盛景,白歆仿佛看到了苦苦寻觅的“美音鸟”。他回到静谧的月牙泉边,对着一轮明月,实现了自己音乐艺术的升华。唯美的月牙泉风景让我觉得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零距离感受到了敦煌乐舞的艺术感召。   这种沉浸式游走剧场,类似于传统戏剧中“一桌二椅”的表演形式,虽然加入了现代科技手段,但在美学品格上与中国传统戏剧一脉相承。   这次创作经历给了我很大启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不能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要与时俱进,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观赏需求、审美需求。“笔墨当随时代”,文艺创作者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依托生机蓬勃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走向大众、走向世界。   沉浸式展览:再现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   讲述人:“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策展人、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航   小朋友们在素纱单衣的动作捕捉全息投影中欢快起舞;老人一边听着语音讲解,一边挥动日晷装置,首都博物馆亮相的“物的时空漫游”数字体验展,让观众收获了沉浸式、可互动的深度文化体验。   这个为期51天的展览,共接待了5.3万名游客。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翰墨文心、丝路长歌……100件文物被划分在五个“时空”里,用数字影像的方式打破时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众可以在各个“时空舱”之间自由穿梭。例如,在青铜主题时空舱,随手一画,便能解锁一个战国时期青铜器,了解青铜器背后蕴藏的礼制文化;在秦文化主题时空舱,重走大秦“一统之路”,体会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骁勇与秩序;在古人生活智慧主题时空舱,挥一挥手就能用古琴弹奏一曲《广陵散》,体验古时文人雅士之乐;在兰亭集序主题时空舱,碰触曲水流觞的荷叶杯,一首诗词即刻映入眼帘……我们还邀请了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家,通过动作捕捉“复制”了她表演的唐代舞蹈,并运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女立俑数字模型上,让“她”在敦煌唐代古乐中轻舒广袖,“活”了起来。还有很受欢迎的“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观众上传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会自动识别与该观众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在这些有趣的互动玩法背后,是3Dmapping投影技术、全息投影和体感互动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   这次展览得到了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把科技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原创动漫、游戏、影视等多形态产品,面向年轻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同时,我们也会持续探索AI等技术在文博领域的运用,让互联网创新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插上翅膀。   沉浸式夜游:用艺术赋予夜经济更多魅力   讲述人:青年灯光视觉艺术家、“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总导演 马博   3月25日,伴着含苞欲绽的樱花,2021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玉渊潭站)“万物共生—蔚蓝”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与观众见面了。体验展将持续至10月10日,整个区域以清波荡漾的水元素为核心,打造出一个梦幻绮丽的“蔚蓝星球—晶石世界”。   在数字意境中漫步: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在玉渊潭与观众“奇幻相遇”了。去年8月20日至12月25日,首届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体验展在玉渊潭公园亮相,对于那次的展览现场,我至今记忆犹新:穿过“万物之门”光影通道,一个摇曳着灯光、树影的虚拟世界映入眼帘;进入“盛放”展区,万点荧光随音乐节拍在园林中飘动,如萤火虫飞舞于花丛;在“润物”展区,云朵形状的气候模拟互动装置模仿出云、雨、雾三种自然现象……   在数字意境中漫步:沉浸式体验缘何成文旅“新宠”   为了那次创作,我曾数十次到玉渊潭公园实地勘察,了解展览场地“樱落花谷”景区的区域结构。初次踏勘时正值初冬,寒风凛凛,草木凋零。我在脑海中一次次地给现场赋予色彩和画面,又一次次推翻重新构思。不久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最终我们决定以“万物共生”为主题,从光、影、雾、气、水、雷、风等自然现象中提炼元素,引领大家探索生命万物的无限可能。   近几年,我国的沉浸式数字艺术迅速发展,但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自主研发,需要更多作品的沉淀,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   常在公园活动的多为老年人,这个“万物共生”夜游项目却成了景区打卡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到公园。从这个角度来说,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为城市公园的运营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