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红色”让乡村振兴更多彩

  这里,有西北党政干部的摇篮、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   这里,建成了全省首家以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养历史为内容的主题展馆,“红色熔炉”干部培养主题展馆;   这里,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   这里,是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通远村。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高陵区依托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充分发掘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系统打造以“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为布局,集实地参观、现场教学、课堂授课、党性体验、实践锻炼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   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多年发展,高陵区走出了红色文化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路径。   “把民大的精神和作风传扬开去”   6月7日,“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走进了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通远村,在这里,实地探寻红色村庄的历史印记,感知乡村振兴的风貌巨变。   “我们村的红色资源非常多,红色故事也不少,想当年,很多村民还赶着马车为西北民大的迁建、抗美援朝后勤救治保障贡献力量。”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院内,75岁的老党员王长财向我们讲述起当年的故事。如今的通远村,路宽了、环境更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王长财感慨地说道:“这一切都与党和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通远村是当之无愧的红色美丽村庄。”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位于通远村九组,占地面积约8024平方米,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坐北朝南的三栋52间苏式建筑群格局清晰、保存完整。   走进博物馆,馆前碑石上“红色熔炉”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青砖黛瓦的苏式校舍,修葺如旧的茅草亭、篮球场、辘轳水井、校训碑等遗存,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现着曾经的峥嵘岁月。陈列馆内,一行行烙着革命印记的文字、一张张展现西北民大旧貌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辉煌的遗存物品,无不诉说着西北民大曾经的光辉岁月。行走在校园的小径上,风吹起,树影婆娑,曾经艰苦卓绝的办学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1949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风卷残云,西北各地陆续解放,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相继建立,但捉襟见肘的干部队伍远不能满足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同年5月,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创办,由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是一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干部学校。   “开学之初条件艰苦,民大师生硬是从9公里外的永乐车站,肩扛手抬,一步步地把教学设备搬到高陵通远坊。没有教室桌凳,学员们就在大棚内、露天,在支起来的木板上读书写字上课;学员们开荒种地,吃着大锅饭,没有宿舍,就睡在用麦秆铺成的大通铺上……”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民大师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办学的精神令人动容。   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6月,西北民大在通远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共为西北地区培养了12980名党政和专业干部,为西北地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的政权建设工作。他们把民大的精神和作风传扬开去,在大西北的建设事业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来到村上就会发现,作为一名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很多事都是不了解的,但随着与群众打交道的次数增多,就会更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做什么。”两年的驻村经历,让这位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2019年陕西选调生孙梦峣感慨颇多,谈及选择选调生的原因,他说:“前校长柯炳生说过‘农大学子,要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我又是陕西人,应该回到陕西,到基层历练,帮群众做一些实事,这将是很有意义事情。”   从学校到基层,不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职责的转变。“在通远村待得越久,来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的次数越多,越能明白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困难,跟革命先辈们是没法比的,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更要想办法为群众做些实事,在这里待得越久,身上的初心使命感就会越强。”孙梦峣表示。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就到哪里!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曾经的铮铮誓言穿过历史的尘烟,回荡在耳边。   “画里乡村”照进了现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沿着临兴高速从高陵西出口至通远村口仅百余米,远远望去,村口的标志牌上“红色通远”四个大字醒目非常,路两边,桃树、杏树以及各类绿化景观映入眼帘。   初夏时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通远村一片祥和景象。漫步村庄小道,道路两旁的标志牌,颇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宽敞干净的道路,修葺一新的屋外小院,沿街设置在村里街巷中的垃圾分类点……处处突显着通远村美丽宜居的村庄新貌。“画里乡村”的场景也在这里照进了现实。   通远村距离高陵城区4.5公里,总占地面积4532.4亩,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720户、3338人,其中党员86名。境内物产丰饶,商业门店林立,狗娃猪蹄、小磨香油等特色品牌远近闻名。   “以前村里的环境简直没法说,‘脏乱差’,路不行、交通也不行。但是现在,马路下面就有排水系统,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这在农村都处于领先水平;还有村里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更整洁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而且现在高速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有小车,出行也方便。”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王长财合不拢嘴。本应颐养天年的他,却以通远村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的身份,为村上的群众事务忙前忙后,用他的话说,现在日子好了,更觉得党恩深重,能发挥余热自己心里也舒坦。   “近年来,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改造、美化和提升,突出红色基因,设置接待处、规范标志标识、打造党建主题广场,设置景观雕塑。完成临兴高速高陵西出口至民大路十字的景观改造提升,共计5000余米道路黑化及标线设置工作,绿化美化工作正在加紧实施。”通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五明介绍说。   2020年11月,通远村被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高陵区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目标,以通远村为重点,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按照“135”红色村建设思路,系统打造“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近年来,已成为西安市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2012年,通远村三组村民彭刚伟开办起了农家乐,凭借精湛的烹饪手艺,周到细致的服务,农家乐办得小有名气。随着通远村红色村建设的推进,彭刚伟的“彭记私房菜”更是大受欢迎。   “红色村建设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居住环境和民风村俗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让我的餐饮生意有了更明显的提升,这几年来,到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红色熔炉和烈士陵园的人越来越多,到我店里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去年我把店面又扩大了几乎两倍,就这有时候都忙不过来。”谈及生意的变化,彭刚伟言语间难掩喜悦,“手艺再好没有生意好”,这是他在采访中强调了多次的话,于他而言,自己当老板肯定要比给人打工好很多。   “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撞个满怀   作为高陵区“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布局的组成部分,何村和仁村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采访当天,走进何村网络直播间,“高陵片姐”正在直播带货。清晰明了的数据统计板直观地展示出各类数据的波动状况,丰富多彩的直播间向受众传递出“中国大棚第一村”的各类信息。   “我不是专业主播,是高陵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我自己有一些粉丝量,所以来指导这里的农民,帮助他们更好地带货。很多网友也是通过直播间了解到何村的蔬菜是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一般情况下,一场直播会吸引一到两万的受众。”在“高陵片姐”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2020年9月,何村网络直播间开始运营,并聘请两位专业主播直播带货,截至目前,共带货1.2万单,帮助农民销售蔬菜36万吨,为农民群众带来8万左右的增收。   何村,地处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西北部,1992年,在全县率先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2005年以来,何村“两委”班子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广“一村一品”、设施农业示范园,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现在,我们村已经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180栋,年产各类鲜菜近20万吨,蕴育产生了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00余名职业农民经纪人,形成了以何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何村党支部书记潘克红介绍说。   走在何村的乡间路上,一排排、一栋栋连栋大棚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更是蔬菜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最美“丰收图”。   在仁村党建花园农场的现代化种植大棚里,天竺葵、海棠、彩叶草等20余个品种花草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将一批批彩叶草装车发往西安等地。   作为高陵区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仁村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不断发展建强战斗堡垒。   2017年初,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了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在多方调研后确定了首个合作社建设项目——仁村党建花园农场。2018年,占地62亩的花园农场项目建成投产。   “目前,现代化智能温室、花卉拱棚、花卉育苗温室等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每年可生产150万盆各类花草,能够实现羽衣甘蓝、角堇、万寿菊、海棠、一串红等20余个品种的长期供应。”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肖鹏介绍说。   仁村党建花园农场的建成,不仅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自从村里的‘党建花园农场’建成后,我在这打工,既能照顾到家里,一个月还能挣到3000多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误。”仁村三组村民尹金玲笑着说到。   “一方面,在发展农业产业上,建成占地30亩的秦枣园,发展林果种植,今年可实现收益分红。建设占地2800平米连栋温室大棚,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于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另一方面,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红色资源,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盘活资源资产,吸收社会资本,建设集餐饮、会议、住宿、运动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中心,引领村集体经济驶入全新航道。”通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政说。   高陵区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充分开发、红色资源广泛传播、红色故事熏陶激励,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文化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红色产业新名片,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乡村振兴。   (陕西网记者 李惠茹)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