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守护千年文脉 激活时代魅力

  济南——作为享誉中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近年来,济南市系统化保护传承特色文化,以科技赋能文化“两创”,以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走出了一条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   系统保护文化根脉,构建全域文化生态体系   济南素以“泉城”之美誉闻名天下,最负盛名的当数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首的“七十二名泉”。鲜为人知的是,济南拥有12大泉群、1209处天然泉水,名泉总数达到950处,可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为保泉护泉,济南先后出台《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5—2035年)》等政策法规;创新成立“泉脉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为每处名泉建立“健康档案”;修缮提升22处泉水院落、24处泉池,建设“城泉共生”样板区;实施泉水直饮工程,让市民在家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甘甜的泉水;实现重点泉群保持21年连续喷涌。   济南自古便是名人雅士的荟萃之地,杜甫盛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里不仅有李清照的婉约辞章和辛弃疾的豪放诗篇,还孕育了神医扁鹊、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等诸多历史名人,李白、杜甫、曾巩、苏轼等名流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为守护这份文化瑰宝,济南系统梳理名士文化资源,出版《济南名士丛书》,复建老舍故居,推出“二安”文化品牌;在明府城片区活化利用27处文物建筑,让诗词碑刻、历史故事融入街巷肌理;每年举办“名士文化节”,以沉浸式戏剧、文创大赛等新形式,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生。   地上地下蕴藏的文物瑰宝构成了济南立体的“历史博物馆”。从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到东晋古刹灵岩寺的唐代罗汉彩塑;从隋代四门塔这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佛塔,到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汉代石刻艺术;从嬴城遗址的商周文明密码,到济北王墓的汉代诸侯规制——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地标串联起济南从史前文明到近代的完整文化序列。围绕这些“城市记忆”,济南创新实施“文物活化工程”:建成“齐长城数字博物馆”,对灵岩寺等古建筑进行三维扫描建档,梳理出“考古遗址公园链”,让这些承载着文明密码的珍贵遗存在新时代继续讲述济南的千年历史故事。   济南也是中国最早播撒红色火种的沃土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从这里走出,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在这里谱写光辉篇章,210余处革命遗址见证峥嵘岁月。济南构建起“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全链条体系,建成全国首个革命烈士寻亲中心,运用DNA技术让227名无名烈士魂归故里;推出12家红色研学基地和13条红色研学线路,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推出话剧《英雄山》、戏曲电影《邓恩铭》等精品力作,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济南构建全域文化生态体系,全面挖掘传承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根脉,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科技赋能文化“两创”,培育新兴业态增长极   在保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同时,济南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元宇宙等新兴业态,构建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济南文化新业态行业规模持续壮大,同比增长24.3%,占文化产业比重达18.9%,成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济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666家,形成了出版印刷、创意设计、数字影音等三个山东省“十强”雁阵形产业集群,一批重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项目在济南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年4月,济南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了《济南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进一步明确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的“双轮驱动”,提出加快新闻出版业、创意设计产业、影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等10项重点发展任务,力争实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年增速10%以上。   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就是科技赋能济南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一批具有泉城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培养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原创文化IP和影视网络视听企业。同时,还强调支持举办IEF国际数字文化嘉年华、穿越火线职业联赛等电竞赛事,推动“电竞+文创”“电竞+会展”“电竞+旅游”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电竞名城”,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电竞交相辉映。   高端文化制造业也是济南重点着力方向,依托JN150创意工场、579百工集等园区,打造“制造+体验”综合体,吸引集聚3D打印、个性文创制作等文化制造体验类企业。支持文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高端文化消费产品制造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快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济南将发挥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舜博创意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作用,加快提升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发展质效。   文旅融合超级IP,释放消费新活力   今年的“五一”假期,济南市策划266项活动,百花洲、宽厚里等街区举办非遗市集和“二安文化”诗书活动,环联夜市音乐节、“嗨啤一夏·不夜泉城”第六届啤酒季激活夜间消费活力,济阳仁风西瓜、垛石番茄、章丘大葱、唐王草莓等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乡村消费……据统计,纳入重点监测的3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393.2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3.88%。   近年来,济南持续深化“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推出“泉”在济南过“五一”、过暑假、享金秋、过大年等系列活动,打造文旅商体四季全时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全国广大游客朋友游玩出行首要目的地之一。截至目前,济南已经连续多次上榜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城市。   “以文塑城、以城彰文”,济南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肌理,超然楼亮灯、夏雨荷花灯、趵突泉“猪鲤”等先后“火爆出圈”,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书香地铁等1200多处“文化客厅”构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传统与现代交互——济南这座城市的亲和力、凝聚力、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济南建成“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在济阳区独立建成“山东手造”济北手造展示体验中心,集中展示、销售济阳黑陶、老粗布、黄河五彩陶等特色手工艺品,还在明府城百花洲等历史文化街区设立手造工坊,打造579百工集、JN150等手造主题文创园区,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让传统手造焕发新活力、产生新效益。   在“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统领下,济南“文化+”战略也实现多领域齐头并进。“文化+体育”推进济南埠村综合休闲度假区雪世界等项目建设,推动室内滑雪运动、滑雪赛事等冰雪经济发展。“文化+康养”做强“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品牌。“文化+教育”支持艺术教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研学活动。“文化+消费”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文旅消费主题内容开发和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打造具有泉城文化特色的文旅消费示范区。   从泉水保护到名士文化传承,从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到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活力,济南加快文化强市建设,逐步构建起产业结构更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让千年古城焕发时代魅力。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孙世全 周志昊)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