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景点百科

“魔童”哪吒何以风靡全球

  本报记者 龚正龙   对话嘉宾 汪 帆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理事、河北影视家协会艺委会主任   当烟熏妆的小哪吒脚踩风火轮冲出国门,中国动画的“新封神时代”是否已经来临?   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持续燃爆银幕——   这个颠覆传统的“魔童”不仅点燃了中国和亚洲票房市场,更在纽约、悉尼、东京等国际都市引发观影热潮。据权威媒体报道,截至2月18日晚,影片《哪吒2》上映第21天,全球票房(含预售)突破123.19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同时也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8位,其中内地票房(含预售)超122亿元,持续大幅刷新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纪录,影片海外票房达1099.4万美元,同样表现出色。   2025年,中国电影迎来诞生120周年。站在中国动画发展的坐标系上,《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从《大闹天宫》的民族化探索到《哪吒》系列的全球化表达,中国动画人实现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跨越。这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背后,是中国动画在文化传承、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的破茧成蝶,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哪吒2》风靡全球,“魔童”哪吒靠什么震撼观众?其秘诀在哪里?又有哪些深远的启示?   启示一   文化宝藏+创新表达,让传统神话照进现实   记者:哪吒的故事家喻户晓。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哪吒2》的影片满意度为87.3分,为近两年春节档观众“最满意影片”。为什么国人如此喜欢这个传统神话故事?   汪帆:讲好一个故事,始终是创作的根本。哪吒的故事是一壶老酒,如何酿出新味道,这十分考验创作者。《哪吒2》的成功,无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树立了标杆。也再一次提醒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界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和艺术性。动画电影《哪吒》系列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具有英雄传奇性质。   《哪吒2》的巨大成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它满足了观众对传统题材现代表达的需求。诚如导演饺子所言:“传统IP能传承这么久,一定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把它的价值提炼出来,再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重新创作出一个大家真正相信的故事,希望体现一种时代性。”   神话重构是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价值观融合的桥梁。电影主创团队有意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剧情和细节中。哪吒与龙宫三太子敖丙本是宿敌,影片却让二人由“混元珠”一分而来,以“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思想重构哪吒与敖丙的宿命羁绊,并将儒家伦理融入李靖夫妇的亲情刻画,非常打动人心。电影里四大龙王的设计参考了故宫龙纹样,“天劫咒”的雷电交织中形成先天八卦阵图,同时将三星堆青铜纹样、敦煌壁画、永定土楼等传统元素融入场景设计,构建出兼具东方神韵与现代审美的“新国风”美学,这些细节让观众瞬间激活“中式审美”基因,点燃他们的共情。   《哪吒2》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国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信心与自豪。在很多影视从业者看来,这一类展现文化底蕴彰显时代精神的影片,也有望成为当下观众们热衷于见到的主流创作题材,其火爆将带动更多中华文化系列IP逐步崛起。   记者:目前,《哪吒2》海外总票房正在不断飙升,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烂番茄”等国外影片评分平台予以高分推荐,收获了海外观众和业内人士广泛好评。《哪吒2》为何能够惊艳世界?为何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   汪帆:说到底,它的成功就是让观众动心共情、回应现实,这是电影恒久的生命力。创作中,团队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对哪吒的世界观进行新的架构,对其艺术形象、人物性格做出创造性重塑。《哪吒2》之所以能够获得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好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正在于它以超越传统的视角描绘了“自我”与“命运”、“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神话演绎的方式对具有普遍性的当代经验进行了重构和回应。   重塑精神内核,赋予哪吒新的生命力。从上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这一部的“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哪吒2》中的哪吒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从“逆天改命”到“守护苍生”,从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责任意识的升华,展现出浓浓的情怀与担当。   匠心独运,制造戏剧冲突。影片中,《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共用一具身体,但二者性格和命运却迥然不同,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让他们在面对强权时能够形成宝贵的联合力量。正如影片所揭示,单靠个人的孤军奋战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压迫,只有“不服输”“不认命”才能闯出生存空间。观影者被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愿意用脚投票、用心推荐。   精心打磨剧本,打破固有叙事窠臼。剧本层面,申公豹的转变、哪吒的成长,均具有角色复杂性,而且影片中所有角色背后都有非常丰富的故事。此外,影片借鉴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的叙事框架,将“英雄之旅”融入东方神话,既满足儿童对奇幻冒险的向往,又引发成人对命运与身份的思考。这种“向上兼容、向下扎根”的创作理念,将东方哲学与西方叙事理论结合的尝试,在文化传统与适应性改编之间找到了平衡,让《哪吒2》成为跨年龄层、跨国界的大IP,最终成功地打造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英雄形象。   启示二   极致匠心+技术美学,建构东方审美意境   记者:《哪吒2》全片24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近2000个,创国产动画之最,堪称国产动画“天花板”。你如何看待动画影片中的这种巨大的技术创造力?   汪帆:如果说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是《哪吒2》打动全球观众的底层逻辑。那么,技术加持则让《哪吒2》通过“视觉化编码”激活文化基因,让古老神话焕发新生。通过最先进的现代技术,把那些充满创意的构思完美呈现出来,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哪吒2》无疑做到了极致。   《哪吒2》每一处特效,甚至是飘动的植物、烟雾的扩散、植物受到冲击后的摆动幅度等都经过物理模拟,只为呈现最真实的动态效果。片中“虚空裂口”“万鳞甲战场”等场景,经过高精度粒子解算和动态渲染,让观众仿佛置身仙界战场。这种技术打磨画面,让电影美学呈现到了极致。   据我了解,《哪吒2》通过幕后奋战,不断突破特效难关:用2.8亿核小时渲染时长打造出颠覆认知的“水之美学”、申公豹的金属铠甲随形变产生1080块鳞片动态重组、敖丙的万龙甲在战斗中迸发230万片独立动画龙鳞……更具开创性的是团队自主研发“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晕染融入3D动画,耗时一年半完成“两亿角色同屏”的渲染难题。片中锁链特效的物理模拟精度,被外媒誉为“技术奇迹”。   记者:“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做难而正确的事,力就使得更透”……这是《哪吒2》导演饺子说过的话。对此,您怎么理解?   汪帆:我理解的“死磕”,就是“极致的匠心”。比如,漫长的制作过程中,导演饺子的参与始终贯穿全程——完成全片剧本,制定并确认所有创意方案,审核每个阶段性效果,指导并参与配音,提出电影音乐构想……他说,要看看极限在哪儿,这也是动画的想象力之所在,必须给观众看没看过的东西,不然没有新鲜感。甚至为了保证人物形象准确、画面细节完整,全片70%以上的戏份儿他都自己演过一遍,以帮助动画师更精准地捕捉表演的层次感。   还比如,海妖攻击陈塘关的那场戏,锁妖阵下镇压的成千上万个海妖都要戴上锁链,这在视效团队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人试图说服导演饺子,但最终他回复,电影不是拍给导演看的,是拍给观众看的,只有尊重观众,观众才会尊重你。正是因为饺子始终坚守初心,该片的特效水平不仅达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最高水平,甚至可比肩世界一流水准影片的视觉特效,从而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点赞。   可以说,正是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死磕精神才最终创造了国产动画的新高度。   启示三   数字化+专业人才,培育动漫产业新质生产力   记者:从去年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到今年的《哪吒2》,年轻的文创产业领军人才不断大显身手。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趋势?   汪帆:在信息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更需要审美与数字化“双重叙事”的主创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导演饺子代表了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必然会出现的人物,《哪吒2》的成功也是必然现象。正如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所说,当一个行业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有足够多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时,就会吸引很多优秀人才。   去年,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其制作人冯骥是一位生物医学出身的游戏科技创始人,坚持数年,一鸣惊人。《哪吒》系列的导演饺子,也是一位医学院毕业的高才生。他为了喜欢的事业,放弃铁饭碗,执着于动画创研。他们都是在新时代大潮中成长、崛起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需要的新力量,无不具备独特的匠心和坚毅的执着。   在《哪吒2》中还闪耀着年轻的河北制作人身影。《哪吒2》公布了138家参与制作的国内动画公司,河北的三河有鱼传播名列其中。这家企业主要工作是建立模型和材质,参与制作了陈塘关被毁前的部分建筑、龙宫遗址建筑、无量仙翁分发仙丹时容器旁边的藤蔓形象以及石矶娘娘的魔镜……电影中的相关片段在网上得到较高的评价。   记者:《哪吒2》堪称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动画破茧成蝶、向新而行的一次巨大的成功。它会给河北动漫在人才培养、产业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带来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   汪帆:人才需要春风雨露,产业需要土壤和生态。电影业是文化产业,更是高科技产业。3D建模、粒子特效、动态捕捉……哪吒的一杆长枪,不仅刺穿多年来好莱坞垄断的全球票房铁门,还补足了中国电影工业握指成拳、向新而行的精气神。《哪吒》系列的成就映照了产业的成长。而“魔童故乡”成都则汇集了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的“隐形冠军”,释放出“由点带面”的集聚效应。   如何浇灌更多“成长”?成都的实践带来诸多启示: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多类型的硬件设施满足多样化创作需求;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实施跟踪指导,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栽好梧桐树”,给予引进人才安家费、生活补贴,并在设立工作室等方面提供支持,激发创新动力……多向度、全方位补链、强链、延链,能够更好挖掘传统文化宝藏,让沉睡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品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创作之基。河北动漫起步于上世纪末,有过短暂的辉煌,出品过三维动画电影《麋鹿王》、二维动画电影《西柏坡》、电视动画片《赵州桥》等,荣获过诸多殊荣。由河北省动漫企业与中国动漫集团联合出品的26集三维电视动画片《少年老子》,于2025年元旦期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首播,取得收视佳绩。   河北不乏像陈塘关那样承载着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的地方,同样具有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恒久魅力。实现创造性转化,需要持续重视人才,需要进一步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这启示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中追寻创作的源泉,要在燕赵大地丰厚历史文化、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找素材、找灵感,要携起手来共同构筑新时代的文艺新高峰。   启示四   文化软实力+输出范本,推动更多影视作品扬帆出海   记者: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您有哪些展望?   汪帆:动画电影是超越国界的艺术形式。《哪吒2》火遍全球,其海外征程堪称中国文化“出海”的里程碑。影片在海外上映首周即打破华语片近20年排片纪录,IMDb评分8.3、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9%。海外观众惊叹于“中式美学的颠覆式震撼”,美国影评人罗伯特·金直言中国电影已掌握“讲好全球故事的钥匙”,《纽约时报》称之为“东方叙事的文艺复兴”。   从“闹海”到“出海”,《哪吒2》票房背后是文化软实力的崛起。片尾参与制作的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闪烁银幕,那些原本寄希望于国际团队制作的重点镜头,皆由中国这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动画人耗时5年悉心打磨,最终成就了艺术匠心与技术革新,为中国电影产业拓宽了“跑道”。   《哪吒2》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极大提振了中国电影界信心,显示出动画电影艺术迭代崛起的巨大生命力。从“技术代工”到“标准输出”,从本土爆款到全球热映,影片证明唯有扎根传统、死磕品质、拥抱世界,才能让中国故事成为“世界语言”。   最近,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刚刚发布的“跟着电影游中国”,正在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鼓风扬帆。我们影视人也要学习哪吒的精神,敢于拼搏,发掘更多“优秀传统文化IP”,扬帆出海,享誉世界。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