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千年古梯田 焕发新生机

  冬日的哈尼梯田,一日不同景:早晨,云雾飘渺;午后,蓝天倒影映入田间;傍晚,夕阳为细密的田埂镀上金边。   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哀牢山余脉上一锄一犁共创了一道农耕奇观——哈尼梯田,总面积约百万亩。梯田大者面积数亩,小者仅如簸箕,依山就势,层层叠叠。梯田级数最多达3700多级,层层累积2000多米。   哈尼梯田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元素同构的传统农耕体系。村寨上方多是山,山上茂林成片;产自村寨的农家肥,成为下方梯田栽培红米稻谷的养分;水流从森林缓流而下,穿过村庄灌溉着梯田——这,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2010年,哈尼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梯田有何奥妙?灌溉用水从哪里来,又如何合理分配?面对农耕转型,如何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让古老的梯田永续利用并焕发生机?记者攀上层层梯田,一探究竟。   “林—寨—田—水”四元素同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欲进阿者科村,得先下车步行一段老石板路。路旁随处可见翠绿的高大树木,树下是一栋栋石墙茅顶的“蘑菇房”,村里妇女纺织、孩童嬉戏……阿者科村位于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地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是5个代表性哈尼族村寨之一。   哗哗的溪流穿村过巷,奔向村边层层而下的梯田,一路淙淙流入田园,然后扎进山脚的江河。一旁的村民高烟苗出题考记者:猜猜这股水是从哪来的?   水是从阿者科村后山上来的。沿着溪流溯源而上,经草野进密林,攀爬3个多小时后,来到东观音山郁郁葱葱的水源地。高烟苗说,当地有个说法,“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哈尼族谚语云:“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哈尼人敬畏、爱惜一草一木。“村里对滥砍滥伐水源林零容忍。”高烟苗说。   “哈尼梯田完美地反映出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体系”,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红河哈尼梯田的评价。   说哈尼梯田“精密复杂”并不为过。拿水量分配来说,当地长期沿用木刻分水法。   “自古以来,哈尼人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灌溉梯田。水沟开挖工程量大,需要农户联合一起挖,之后按照出资或投工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户人家的分水量。”红河学院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榛教授介绍,分水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坚硬木料,在上面刻出宽窄不一的凹槽,置于水沟分叉处,分流着子水沟的水量,投入多者水流大、灌溉足。   山上大片森林是丰富的资源库,山间村寨是生息繁衍之所,村寨下的梯田连绵不绝,水系贯穿其间,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元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印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元阳县梯田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文珍说。   红河州法定的梯田保护范围涉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生活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等世居民族。广袤梯田孕育出的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高烟苗家里出来,10多分钟就走到了他家梯田。   稻谷每年10月收割完毕,从11月到来年4月,是放水养田期——梯田土壤砂质成分高,一旦干涸容易崩塌;一家的梯田损坏,会带来连锁反应。为了保护梯田,村民每年秋收后都要修葺田埂。   在田埂上蹲下,高烟苗一一指给记者看:这是小鱼、螺蛳,那是泥鳅、黄鳝正钻进泥土,你再细数田边的草类,有10多种……   这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红米稻田,本就是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梯田红米只是统称,其实有几十个品种,不同的稻种栽一起才不容易得稻飞虱等病害,梯田边留什么草防虫,老祖宗也有规矩。”朱文珍说,“梯田彰显了传统农业的智慧。”   面对活态保护课题   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治理   哈尼梯田农耕有其独特性:地块层层叠叠、大小不一,难以机械化耕种,土地流转不便大规模推开;在遗产区,种植品种和农药化肥使用被严格控制……   “保护和发展好这样庞大且活态的遗产类型,我们面临诸多课题。”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副局长杨沙斗说,哈尼梯田既是风景区,也是生产区,还是生活区,是活态的遗产,每天有几十万人活动其中。   梯田保护既是活态的,又是综合的,涉及农林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各方面。近年来,红河州推动地方立法,成立以州长为主任、州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四县县长为成员的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委员会,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治理。   在元阳梯田老虎嘴景区,13根防滑桩正夯进泥土,最深的有30多米。2018年6月,老虎嘴梯田观景台右下方发生山体滑坡,损毁梯田170多亩。当年10月,当地开展“千名梯田儿女共守千年梯田”治理行动,1000多名当地村民志愿来理水沟、锄杂草、搬石头,恢复梯田。朱文珍介绍,文物部门预计投入1900多万元实施梯田地质灾害治理。   在红河县乐育镇桂东梯田,5年前改种甘蔗、木薯的400多亩梯田,如今又恢复了稻作。针对哈尼梯田水田变旱田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等问题,有关乡镇成立复耕工作组因户施策。对无劳力的农户,为其聘请农耕能手无偿修复,或流转给种田大户种植、管理;对有耕种劳力的农户,则无偿挖翻、平整、灌水恢复后由其自种。截至目前,元阳县恢复了515亩,红河县恢复了580亩。   水是梯田的灵魂。现有梯田沟渠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85%以上是土沟渠,遇到滑坡塌方易断水变成旱地。另外,因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梯田的面积可能缩小。杨沙斗说,财政投资7000余万元在遗产区建设水利工程,惠及农田灌溉和5万多人安全饮水。   朱文珍告诉记者,目前遗产区共有200多名传统“沟长”,过去都是农户凑谷子作为其日常管护沟渠的报酬,但因补偿过低,影响“沟长”积极性,政府正筹资逐步把他们纳入公益性岗位。   森林是梯田的“天然水库”。近年来,哈尼梯田遗产区植树造林25万多亩,申遗后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70%。如今,遗产区有120多名护林员,日夜守护着茂密的森林。同时,建沼气池、改节柴灶,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降低当地群众对薪柴的依赖。   为保护遗产区村寨传统风貌,近年来红河州开展综合整治84次,拆除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建筑200多栋,还实施了15个村庄的污水和垃圾污染处理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起4个垃圾热解项目,哈尼梯田核心区垃圾净化百分之百覆盖。   朱文珍说,对应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元素同构,梯田保护也是系统工程,申遗以来,各级政府在保护上累计投入的资金不下15亿元。   2015年,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对哈尼梯田保护作出评价:赞赏缔约国为推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结构化措施,尤其是为提升当地农副产品价值、推动传统实践所作出的努力。   守护农业文化遗产   激发村民耕作积极性   红河县宝华镇嘎他村村民郭武六骑上摩托车,带记者去他家的养鸭基地。一到嘎他村,眼前豁然开朗:四面青山围住的洼子里,小河弯弯流淌,片片梯田映着蓝天白云,三五农人正在悠然地放鸭子。   这片养鸭基地以红心鸭蛋出蛋率高出名,入冬之后直到犁地插秧以前,所产鸭蛋一半以上蛋黄呈红色,腌制成的咸鸭蛋通红冒油,供不应求。传统上,嘎他村有“四好”:红米、鸭蛋、茶叶和黄皮梨。如今最火的是鸭蛋,一枚能卖5元。   嘎他村成立养鸭合作社后,郭武六担任理事长。他说,之前村民不太会算细账,也缺乏鸭蛋销售渠道。“鸭子养了3年后进入产蛋高峰期,再往后就走下坡路,而村民养鸭常常一养就是七八年。”合作社指导社员科学养鸭并提供资金支持,还为贫困户社员免费提供鸭苗。嘎他村820多户村民,如今有200多户是养鸭合作社社员。   郭武六说,养鸭基地实施稻、鸭综合种养,嘎他村的红米也因此成为绿色食品,订购价每公斤20元。他家2015年建了养鸭基地,2018年还办了红米加工厂,每年卖四五十吨红米。“过去光种稻米,收益低,现在稻、鸭综合种养每亩能收入六七千元。去年鸭蛋产量偏少,我们合作社仍卖了10万枚,收入50万元左右。”郭武六感慨,“保护梯田的希望在于让村民多样化增收。”   高烟苗给记者算了笔账:梯田红米生长期200多天,亩产200公斤已算不错,而梯田管理的传统工序有20多道,挖地修埂、“三犁三耙”,以一亩地20个工算,种植稻谷其实亏本了。他说:“收稻谷最辛苦,从谷底背着六七十斤的袋子一步步爬上来,要用一两个小时。”高烟苗成年后去外地的煤矿打工,宁愿背煤也不背稻谷,因为矿上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   在阿者科这个480多人的哈尼族村寨,曾有170多人在外务工,近在个旧、蒙自,远到昆明和东南沿海城市。   保护梯田,提高村民种田积极性是关键。“群众是梯田保护的主体,这么大规模的活态遗产,耕作就是保护。”朱文珍说。   红河州把红米列为重点发展的农产品之一,2019年推广红米种植近16万亩,亩产值由原来的不到1500元提高到2600多元。同时,红河州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近20万亩,亩产值近6000元,受益农户5万多户。   “梯田红米的走红,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卖红米已经10年的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鸿文说,头3年是他经营困难时期,梯田红米知名度打不开,还被消费者抱怨米不好吃。   “红米是老品种,营养丰富,但口感糙,最好兑着点白米煮饭。”沈鸿文解释。如今,生长期长、产量低、卖相不好等特点,反而成就了“网红品质”,“订购的人越来越多,老品种焕发了新活力。”   奥秘在于古法制作。记者在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碾坊里看到,流水带动碾米机,公司员工普正明祖传的碾米手艺派上了用场。他把70公斤谷子倒入碾槽里,反反复复脱粒两个小时,又摇动风车吹掉谷壳米糠,变成了50公斤大米。   梯田米受到大城市客户追捧,供不应求。公司和农户签约,以每公斤6元保底价收购红米。如今,订单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1/3的梯田装了摄像头,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看梯田耕种直播。沈鸿文认为,如果每公斤收购价再提高一两元,农户种红米的积极性就会“越过摇摆点”,而这一两元要靠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来实现。   目前,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已封顶,今年春节将上市深加工产品:红米酒、红米茶、红米饼干……“梯田只有这么大,要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沈鸿文信心满满。   旅游开发坚持生态优先   让哈尼古歌唱出新韵   过去,从昆明开车去元阳、红河要六七个小时,梯田旅游受限。如今,一路串起红河、元阳的元蔓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元阳民用机场建设正快步推进,红河州南部旅游迎来新机遇。   地处红河县宝华镇的苏红古寨,位于撒玛坝梯田上方,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人在这里施工。   2016年,昆明一家公司与红河县签署协议:以文旅融合激活苏红古寨。公司现场负责人赵信松说:“高速公路和机场即将连通起撒玛坝梯田,机遇来敲门了。”   需要破解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梯田旅游该如何适度开发。比如,用水从何而来?山地污水处理怎么解决?梯田风貌如何保持?当地农民如何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正在适度开发的苏红古寨,秉持的是“植入融入”理念:所有建筑都落在原有宅基地上,保留村寨原本的水系、道路等,能修复的房屋不新建,新建的要遵循当地建筑样式风格。   “我们坚持保护优先,力促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梯田旅游开发首先要符合生态要求,这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说。   几年前,阿者科哈尼族传统建筑“蘑菇房”在逐渐减少,拆除后改建成了钢筋水泥大房子。如今,“蘑菇房”又变成了宝贝。   2018年6月起,元阳县和中山大学合作,推出“阿者科计划”,增强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旅游开发、群众受益和古寨保护共赢。团县委副书记王然玄被派来和中山大学团队一起,驻扎在阿者科,被村民称为“旅游村长”。   培训村民上岗接待游客,配合修缮传统民居,整改村内公厕环境,水碾房、织布机等老物件又活了……2018年9月,负责阿者科项目运营的公司成立,高烟苗任法人代表。接着,公司推出生态徒步、织染布、野菜采摘、哈尼家宴、磨豆腐、梯田捉鱼等17种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哈尼风情的山居生活。村里的老人轮流教游客纺线、织布,半个小时可赚30元。一些村民还为接待外国游客而学起了英语。   “公司收益按三七开,三成用于公司运营,七成分给村民,激励他们耕种好梯田、保护好‘蘑菇房’。”高烟苗介绍。   中山大学学生许扬来阿者科村5个月了,她在公司负责团队接待、教村民使用电脑等工作。“刚来时,一些村民不善于与游客打交道,语言不通,有时还需要小学生做翻译。如今,他们纷纷加入到带游客抓鱼、染布、摘野菜中来。”许扬说。   “村民变了,但村寨的风貌和味道没变。”王然玄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阿者科逐渐成为现实。   如今,高烟苗的“红稻农家”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在“蘑菇房”里辟出4个房间准备开民宿。他已拿定主意不再回煤矿干活。   “群众对梯田有感情,一有发展机会,大家都愿意回来。”朱文珍说。   为保护好哈尼梯田,红河州一手抓工程建设和环境整治,一手抓发展规划、文化传承等“软件”,着力挖掘整理、传承展示哈尼古歌、农耕技术、节日庆典、歌舞服饰、生态美食等。   得知自己又要去县上参加文艺排练,元阳县沙拉托乡经营民族服装的李术优赶紧把家里的活忙完。她打小就爱唱哈尼歌,上山砍柴唱,打猪食也唱。   李术优和闺蜜罗们妹在乡上成立了一支业余文艺队,跳乐作舞,唱多声部民歌。文艺队现有6人,有开歌厅的,也有开餐馆的,都是兴趣相投的姐妹。10多年前,她们曾经拉起过一支20多人的文艺队,后来,队员们陆续外出务工,文艺队就散了。现在,6个姐妹坚持每天排练两个小时。“我们被请去北京、杭州、成都表演,说明唱山歌也能见大世面!”李术优鼓励大家。   眼下,李术优正在申报红河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周四最后一节课,她和罗们妹都会到沙拉托中心小学教孩子们唱哈尼歌、跳哈尼舞。   “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我们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让哈尼古歌唱出新韵。”姚国华说。   秋收后入冬,梯田放水休养,哈尼族群众也迎来传统佳节“十月年”。人们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欢庆。青山为台,白云报幕,悠长的哈尼古歌飘荡在无垠梯田上——   “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   “春天飞来白鹇鸟,把红米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