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 王骞.pptVIP
?颈联中,“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一、识题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比较鉴赏)炼字——炼哪些字?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羞花”——杨玉环“闭月”——貂婵昭君唐·杜甫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王骞《咏怀古迹》共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祠,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听朗诵,划分节奏节奏划分h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shuòzhǒng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xǐng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结合注释,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还在。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在诗中找出答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用典。写她远离汉宫远嫁匈奴写她死后葬身塞外骨留青冢用典。昭君悲剧的根源所在。画师把昭君丑化,汉元帝,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写她怀念故国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二怨:死葬胡沙(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二怨:魂魄空归)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歌中的“怨”难道只是昭君之怨吗?你能看出诗人的感情与昭君的感情有什么相似点吗?诗人经历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借史咏怀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之音诉凄怨之情“悲昭君以自悲也”这是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上一篇:俄罗斯“红色旅游”吸引中国人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