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穿行秦岭南麓,空气变得清凉。群山巍峨,苍翠欲滴,层层绿意映入眼帘,瀑布飞湍掩映其间。   作为秦岭国家公园中心区域,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坐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柞水溶洞等秦岭风景名胜。近年来,柞水对秦岭实施严格生态保护,使植被覆盖率增至88%,负氧离子每立方米达5万个以上,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以上。   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秦岭山脚下的柞水县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山水养护好   木耳销量大   浓眉毛,长方脸,四十出头的陈庆海长得憨厚,话也直率:“在外打工挣得多,可开销也大,一年剩不下几个钱,照顾不上家,但是待在家里又挣不到啥钱。”   陈庆海所在的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是柞水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贫困发生率达21.85%,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8户553人。做啥能挣钱?不仅金米村,整个柞水县都在探索。   柞水县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水土格外适宜菌类生长,木耳中多糖、氨基酸、铁和硒元素含量高。因此,柞水县把木耳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聘请农技专家研发柞水一号至五号5个木耳原种,采用最先进智能栽种技术并在全县推广。改变由此发生。   “接到村里电话喊我回来种木耳,我还挺不乐意。”陈庆海回忆,当时村里的承诺让他动了心:免费借菌棒、给技术、包销路,一年两季就能挣万把块钱。还有这等好事?马上就干!陈庆海回村承包5万棒木耳,当年就赚了3万多元,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村种起了木耳。2019年底,金米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如今,柞水县已拥有木耳村52个,建成木耳大棚1500个。在木耳产业发展中,柞水县实行“园区+公司+基地+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培训、就业、种植、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全县60%的贫困户参与到木耳产业化项目中。今年2月,柞水县顺利脱贫摘帽。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后,24吨木耳很快售罄。“现在我们每家每户都在想办法增产扩产,柞水木耳供不应求。”小岭镇社保站站长、技术指导员吴正超说,当地正筹划对木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研发出木耳锅巴、木耳代餐粉、木耳益生菌等产品。   陈庆海对未来也充满憧憬,“现在吃穿不愁,还住进楼房,冰箱空调都舍得开了。我还报名学驾驶考驾照,打算买辆小汽车。”   当上护林员   摘下贫困帽   找到赵家林可不容易。   每天清晨喂完羊,赵家林就背着巡山包进山了。夏秋山火高发,老赵要排查火情隐患,记录动植物生长状况,还要检查是否有人砍伐、私采滥挖保护植物、猎捕野生动物。   秦岭林深似海,老赵平均每天要走10多公里山路。“刮风下雨都得去,不去心里不踏实!”老赵脸上笑呵呵,话语铿锵有力。   5年前的一场山洪,令住在柞水县营盘镇北河村的赵家林家陷入贫困,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将升学的孩子,老赵家贫困户的帽子怎么也脱不下来。这时,柞水县推动的生态扶贫让老赵看到了机遇——林业系统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老赵成功获聘。   有了生态护林员,森林资源安全更有保障。在老赵的悉心看护下,2017年至今,他的管护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林木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也很到位。近几年,柞水县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76%。   当上生态护林员,老赵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每个月600元护林员工资补助,解了燃眉之急。2017年,他申请了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养羊,种了5亩玄参、0.7亩猪苓,今年还承包了7个木耳大棚。如今老赵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了北河村致富能手、脱贫奔小康先进典型。   老赵所在的北河村二组护林队一共5个人,老赵的好友余方喜也是护林员,两人偶尔约着一起巡山,“每个月有林业局给的工资,我再打点零工,前阵子脱贫啦!”余方喜说,“山路不好走,林业局还给上了人身意外险,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   谈起现在的好日子,老赵步伐不停,语调格外轻快,“国家的政策真的太好了,232亩公益林国家每年给我补偿3000多元;还有9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地,这几年给我发放了1万多元补贴。我能拿啥感谢嘞?得好好干活啊!”   像老赵这样的护林员,柞水县目前有1008名。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1343名护林员,带动4750人顺利脱贫,共发放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1828万多元。秦岭深处的护林员,已经成长为秦岭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生态卫士”。   遍访林区一草一木,老赵对生态保护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公益林是国家的财富,我就是给国家守财富,树越长越高,咱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返乡开民宿   收入增长快   篱笆墙边花木扶疏,百亩向日葵很是引人注目。   朱家湾村位于牛背梁景区脚下,是柞水县第一批整村推进农家乐经营的试点村。2010年开始依托牛背梁景区开办农家乐,“当时办农家乐的不少,村里头乱哄哄的,也没看谁赚到大钱。”村民柳太青告诉记者,2015年,朱家湾统一规划设计,拆除违建、复耕田地,开发建设以花锦园、云林小屋为代表的特色民宿,“升级”农家乐。   返乡探亲的柳太青一看,村里大变样,当时就不想走了,准备加入其中。   想吃生态饭,可哪有本钱呢?柳太青家早在2014年就被识别为贫困户,“媳妇种了3亩地,我在外打工,除去一家老小开支,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几个钱。”   柳太青的焦虑,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村里正扶持发展新型民宿、农家乐,柳太青夫妻俩勤劳肯干,成为首批扶持对象。技能培训、贴息贷款、奖励资金……2016年,柳太青家双喜临门——女儿考出好成绩,生意开张大吉。   办农家乐已经第五个年头了,忙进忙出的柳太青抹了一把汗,乐呵呵地说:“以前吃个鸡蛋都舍不得,牛奶更不敢想。现在想吃啥有啥,生意最忙时一天来七八十位客人,家里请两个人都忙不过来!”已经脱贫致富的他,如今每年纯收入可以达到5万多元,外加闲置老房子每年1万元的租金,家庭年收入超过6万元。   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说,之前村民“靠山吃山”,是靠上山采药、伐木等方式“吃饭”;如今的“靠山吃山”是靠着绿水青山涵养出好生态,发展旅游经济吃上“生态饭”。   从农家乐到客栈到民宿,朱家湾村的生态旅游饭越做越精致。2017年,朱家湾村引入旅游公司打造民宿集群。2017年到2019年底,村支部集体经济实现收入58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200元。全村共有508户1677人,还有1户5人预计今年底就能脱贫。   近年来,柞水县依托好山好水,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就地解决就业近2万人,人均旅游收入近2万元,带动500余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建成和在建民宿50余家,实现年综合收入2亿多元。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持续深化‘生态+旅游+扶贫’模式,将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引入木耳种植、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链,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柞水县委书记陈璇说。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