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经典/主题线路

湖南泸溪岩门溪村:发展柑橘产业 成就甜蜜生活

  11月中旬,秋意正浓,岩门溪村,漫山遍野的柑橘园,金黄色的橘子挂满枝头,随风摇摆,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采摘工人穿梭其中,用剪刀摘下橘子,放入框中,一筐筐橘子用单轨车运到制定区域。   近年来,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不断优化产业链,积极对接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村民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脐橙产业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岩门溪村位于浦市镇旁边,是一个山多田少、居住分散的脱贫巩固村和库区移民村,发展柑橘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岩门溪村的柑橘品种是脐橙,全村共种植1500亩,其中村民经营1000亩,村集体经营500亩。2005年,岩门溪村村民开始种植脐橙,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户1000亩的规模。村民自己种植的脐橙由于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通,并没有形成品牌和产业优势。2018年,村集体种植脐橙500亩,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和专人管理,2022年,村集体脐橙开始挂果,举办第一届岩门溪村脐橙节,岩门溪村脐橙品牌开始打响,并注册了“浦韵高山”品牌。2023年,村里又举办第二届脐橙节,岩门溪村脐橙名气进一步扩大,成为远近的名牌脐橙。   2024年,在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该村进一步优化脐橙产村业扶持力度,巩固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同时引进山地单轨运输车、筛果机、植保机等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节本增效,力促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到岩门溪村收购脐橙的客商、采摘脐橙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我们村脐橙实现了产量和质量同步上升,预计产值可达300万元,其中村集体可以增加收入40万元。”岩门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海利高兴地说。   增加收入成就“甜蜜”生活   岩门溪村脐橙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逐渐让村民们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村集体脐橙基地长期聘用工人12人,每人每年工作100天。岩门溪村村民王付东和妻子邓满珍,都已经近60岁,在基地工作六年,一天120元收入,两夫妻1年可以从基地拿到工资近3万元,加上其他打零工的收入,1年收入近6万元。王付东说:“离家里近,很方便,还可以照顾孙子,做工顾家两不误。”   村民杨玉林,是2005年村里第一批种植脐橙的,目前自己种植了20亩。由于经验丰富,他被村里聘请为村集体果园管理员,每年有24000元的工资。杨玉林说:“预计今年家里脐橙每亩收益超过6000元,加上务工收入,我今年收入超过15万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这几年家里建了新房,儿子也在城里买了房子。”   目前,岩门溪村在1500亩集中连片脐橙种植的基础上,村集体大力发展数字果园,推进绿色有机设施柑橘项目,实现实时感知生长环境、自动化灌溉和农事排产、多维度风险预警等,种植数字化,不断提升“浦韵高山”脐橙的价值。   如今,岩门溪村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村,荣获了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湘西州文明村、州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优秀村等20多项荣誉称号;唐海利荣获全州担当作为好支书。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