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周边周末游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原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   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赏析: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的意思。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方面是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说:“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说:这一评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读者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得挂齿。诗句写得这样曲折跌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这首诗通篇议论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层层蓄势,到诗的尾联达到高潮:“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束于这里的最强音上。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原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   战乱时颠沛流离在东北方,如今我又漂泊到西南地区。   滞留在三峡一带已有多年,和服饰不同的异族共生活。   可恨不讲信义的胡虏之人,这混乱的年代有家不能回。   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   注释:   ①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②漂泊:一作“飘泊”。   ③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   ④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⑤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⑥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⑦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⑧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定都江陵。   鉴赏:   第一首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胡人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原文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翻译:   落叶飘零是深知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   1.摇落:凋残,零落。   2.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3.“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4.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赋留传下来。   5.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6.“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楚宫:楚王宫。   诗人简介   杜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诗歌的发展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与唐王朝开创的盛世场面脱不了关系,然而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密不可分,杜甫刚好生在盛唐由兴至衰的转点,因此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浓浓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唐朝当时发生的凡是被后人所熟知的重大均在杜甫的诗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诗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种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陈陶》与《悲青坂》两首诗指代了唐军大败的两场战争;而杜甫所作《洗兵马》则是在听到胜利消息时,心生愉悦所作。而三吏三别则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对于征兵制度的残酷与统治者无情的批判,以及对于苦于战乱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诗还是对于史料残缺的补充,例如三绝句中提到的一些杀刺史现象,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造成的蜀地极为混乱的场面。而他的《忆昔》则是对于开元时期繁荣盛况的表述。   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比史料记载中的历史事件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画面,他的感慨、忧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战争与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不仅仅是字面上冰冷的记录。   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可见其作品中对于当时唐王朝社会面貌的反映,不仅含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境况具有很高的史料意义。   杜甫生平   杜甫作为我国唐代年间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一生坎坷,虽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经历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权的不稳,让他一心报国却没有门路,心系百姓却流离战乱,中年仕途不顺,老年病无所依,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的诗文,感动了世世代代后人。   杜甫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错,家境优越富足,家族文化气息浓厚,自小就在文学诗歌方面深有天赋,且为人勤奋创作,据悉他私底下的习作能足足装满一麻袋。杜甫早年间也如李白般纵情四海,十几二十岁时到处游历,也是在此期间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对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两人分离后,杜甫也还是常常在诗文中提及这位年长的大诗人。   此后,杜甫在官场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终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当时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贤士,因此杜甫无论参加科考或者转投权贵之门均无果,后来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他的小儿子也在那个时候饿死了,后被授予一个无用小职,国家爆发战争,杜甫也就四处漂泊,躲避战乱,在友人们在帮助下,暂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严武的职位调动,杜甫一家也随之流离,最终严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没了依靠,生活得很艰辛。大历三年,由于倍思乡,杜甫踏上归乡的渡船,可惜生活艰险,社会的动荡,最后病死在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及翻译05-09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及翻译通用05-09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大全2篇]01-03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12-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01-09   杜甫《咏怀古迹》03-26   《咏怀古迹·其二》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6-11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翻译赏析04-19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11-01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