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出行攻略

“演艺新空间”蓬勃发展 赋能首都文化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演艺之都”建设。从繁华商圈到文创园区,从博物馆到老建筑,一批融合演艺、消费、社交、旅游等功能的“演艺新空间”相继涌现,激发城市文化活力,释放消费潜能。   据统计,“五一”、端午假期,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1664场、1119场,观众量分别达到66.8万人次、45.8万人次,票房收入总计超过3亿元。无论是在剧场观看沉浸式话剧,还是在商圈偶遇快闪演出,“演艺+”的创新场景不断刷新人们的文化体验,也折射出北京演艺产业的澎湃活力。   城市处处皆剧场   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三层公共区域经过改造升级后,成为沉浸式演艺的舞台。从《猫神在故宫》到《男巫客厅》,一场场突破传统剧场空间限制的作品在这里上演,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观众很喜欢新空间剧场,这个空间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观演体验,观众新的观演偏好也推动我们在空间形态、演出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经营中心总监姜琼说。   “演艺新空间”并非意味着大规模新建剧场,而是从城市中发掘潜藏的文化场域,让演艺与空间深度融合。在77剧场,原胶印厂的老厂房焕新为沉浸式演艺园区,《大真探赵赶鹅》《9号秘事》等戏剧作品轮番上演,工业园区的粗粝质感与悬疑戏剧的氛围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观演体验。在正乙祠戏楼,昆曲等传统剧种在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中“活”起来,非遗艺术通过“四色昆韵·正乙雅集”等系列活动融入当代生活。在北京诺金酒店宴会厅,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五一”专场推出“与伯爵共舞”假面舞会,观众戴上面具与演员同舞,一同沉浸于戏剧世界。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戏搬到一个新场地演,而是让戏剧与空间展开对话,让环境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开心麻花签约演员、导演王晨说,“一扇窗、一道楼梯,都可能成为戏的一环。”   从看戏到入戏   空间形态的变化,推动了演出内容与观演关系的重塑。观众不再只是坐于台下“观看”,而是走入戏中“体验”,甚至参与“共创”。   繁星戏剧村推出的小剧场话剧《狂人与阿狗:保持冷静》,聚焦都市青年在职场、生活中的情绪波动,以黑色幽默与强情节结构吸引观众。演出中多次打破“第四堵墙”的互动设计,让观众不只是看客。“观众喜欢有参与感、代入感的戏,他们愿意在其中表达自我,与其他人产生连接。”繁星戏剧村运营总监郝微丽说。   在开心麻花环境式互动戏剧《芝加哥之夜》中,观众不仅能登台与演员面对面交流,还能通过投票决定剧情走向。“从开场起,演员就和我对视、说话,让我忘记自己是观看者,感觉像和他们一起经历这场故事。”体验了这场互动戏剧的邹女士说,比起传统舞台剧,这种互动与代入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情感震撼”。林先生则将这种观演方式形容为“像跟朋友一起做游戏”,这种打破边界的沉浸体验,“很解压,也很上头”。   “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晨说,“导演不仅要调度演员,更要思考如何调动观众情绪、引导动线、营造情境。”   与此同时,传统戏剧也在新空间中焕发新活力。北京市曲剧团打造沉浸式曲剧《茶馆》《林则徐在北京》,在古建中还原历史场景,演员带着观众穿行其间,共同经历一段段历史故事。   戏里戏外皆风景   “演艺新空间”的魅力不仅在于“演”,更在于可停留、能消费、愿分享。“我们把剧场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场景。”郝微丽说,繁星戏剧村如今汇聚了剧场、咖啡馆、书店、展览空间、餐厅等多种业态,观众可以看戏、聚会、逛展,“不只是来看一场戏,更是来体验有趣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围绕演唱会形成的“5小时生活圈”集聚了60余家餐饮商铺、20余家酒店,并配套推出“票根优惠”活动——观众凭演出票根可在指定商户享受消费折扣。一场演出带动整个商圈,不仅增强了文化消费黏性,也提升了城市生活的温度与质感。“有吃有逛有演出,一整天都不会无聊。”市民关先生说,“和朋友来看戏,前后还有一整套活动,很适合周末打卡。”   文化消费场景的升级,离不开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撑。2023年,北京市委印发《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提出七大方面30项重点任务,涵盖精品创作、市场培育、空间拓展、生态构建等内容,形成多方合力。   2025年4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聚焦“演艺新空间”等重点方向,支持营业性演出、精品创作与跨界融合,进一步释放文商旅联动效应,拓宽文化消费边界。   “政策对创新模式的鼓励,让我们有信心在公共空间做更多探索。”姜琼表示,“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平台联动等方式,吸引更多创作者和运营者加入,共同完善内容供给链条,拓展产业生态。”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沉浸式演艺不断走热,一些项目陷入“快餐化”“模式化”的路径依赖,难以长久地吸引观众;而高昂的场地改造与运营成本,也对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保障内容质量、维持艺术水准,成为“演艺新空间”需要面对的问题。   “好内容是基础,要能够打动人、连接人。”王晨说,“在创意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空间、内容与人真正形成有机互动,这样的‘演艺新空间’才能走得更远。”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