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后台主题设置添加
首页 / 自驾游路线库

活动回顾丨“风景”的风景:中外文学与艺术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日期: 2025-06-17   6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风景’的风景:中外文学与艺术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周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吕如羽和艺术学院艺术学系讲师陈琳琳共同召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余名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围绕“风景”这一议题在中外文学与艺术研究的多个领域展开了热烈研讨。   周铭在致辞中回顾并肯定了往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期待青年学者在本届论坛中分享优秀成果。同时,他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本次论坛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的宗旨和愿景,希冀各位青年学者予以关注与支持。      论坛的第一组报告聚焦传统风景中的现代性与现代城市风景书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周健强探讨芥川龙之介改编唐传奇时借风景描写嵌入现代性意识的手法;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田思悦通过探讨莱比锡城市风景书写揭示出了民主德国日常被政治叙事掩盖的历史。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编辑郭峰对两位学者所采用的“象征化-现实化-再象征化”的研究路径表示认可,赞赏两位学者关于“生活在其中的风景”与“风景的再现”等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补充强调主体对风景的探索受到特定历史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二组报告围绕外国文学与艺术中的风景再现问题展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毛明超分析海涅《北海集》中海洋意象作为灵魂投射及神性退却的虚无主义困境;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评论》期刊编辑王丁聚焦 AI 绘画中的吴冠中风格模仿问题,并探究其背后的算法机制与大众文艺特征。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学研究》期刊编辑秦兴华欣赏两位学者分别从德语文学和人工智能的思考角度切入具体作品的研究思路,期待学者实现更深层次的拓展探索。            第三组报告聚焦中外文学中的声音景观与视觉风景塑造。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姚华对陆游诗歌进行文本细读,指出其通过“市声”“钟鼓声”等听觉符号,构建了山阴乡村的“复调”声景;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高冀以 16 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杜贝莱、格雷万、蒙田作品为中心,分析罗马风景书写中文化身份的塑造与历史想象的构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艺研究》期刊编辑吴忌对两位学者扎实的文本分析能力予以肯定,并建议两位学者拓宽学术视野,借鉴更多相关领域成果以提升研究的普遍性与延展性。            第四组报告从哲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的山水图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韩达阐述了孟浩然诗歌中“群动群息”的山水物境与玄学思维的关联。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助理教授刘杰聚焦宋代的异邦灾祥书写,分析其如何突破“外灾不书”的传统,延展天人感应论的适用边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副教授孙羽津认为韩达老师从玄学角度细化并拓展了孟浩然山水诗的既有研究,期待其增加与陶渊明、谢灵运的对比研究以丰富现有研究;同时肯定刘杰老师对宋代灾异书写现象的敏锐捕捉,并建议其关联对照辽金政权的灾异观念以增强研究的立体感。            第五组报告聚焦于中外艺术作品中的风景重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猛探讨俄苏先锋派舞台设计从“装饰”到“建筑”的理念变革;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李远达通过张怡生平分析《桃花扇》对明清历史记忆的形塑。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戏剧》期刊编辑田艳肯定张猛老师以俄苏先锋派舞台美术变迁为切入点的研究价值,建议结合苏联社会主义运动背景阐释意识形态对舞台美术的影响,进一步挖掘其与当代物质主义转向理论的契合点;她同时赞赏李远达老师以《桃花扇》配角张怡为切入点的微观史研究,肯定其文献功夫与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运用,就剧中三重形象与张怡自述身份的差异及戏剧构作中此类角色的普遍性意义提出探讨。            第六组报告围绕风景观念的文学呈现与跨文化改编展开。重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斯维讨论了乾嘉年间来华英国人的戏曲观演、改编,以及其中所涉文明史、思想史问题;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助理教授王萧依考察了宋代诗人“占有”自然风景的观念与实践,提出人与自然互为主体、共同构景的新诗境与新理趣。《学术研究》杂志社编辑刘青对两位学者从具体个案入手思考宏大问题的研究路径表示肯定,并期待两位学者进一步深化理论与文本之间的沟通联动。            论坛的最后一组报告聚焦艺术史与翻译研究视域下的风景互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陈琳琳以岳阳楼为例考察了亭台楼阁记与名胜图绘的互文关系,重点探讨了图像对“胜迹”的塑造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吕如羽分析戈蒂耶对《合影楼》中情感叙事的景观化改编及异域情调呈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颜子楠肯定了两位学者贯通理论与文本的研究进路:他赞赏陈琳琳老师对图文研究传统范式的突破,并补充强调了委托作品对经典塑造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认为吕如羽老师对法国作者的跨文化改写问题及情感建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在世界文学的普遍性与独特性辩证关系上作出了拓展。            本次论坛以“风景”为研究的入口与视角,围绕中外文学中的风景书写、风景理论与空间史学、跨媒介视野下的风景叙事以及“风景”观念的跨文化旅行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充分展现了这一主题所蕴含的丰富学术价值。论坛气氛活跃,探讨深入,为青年学者搭建了跨学科思考和交流的优质平台。   供稿:孟禹男   编辑:阙梦萍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搜索
热门标签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钟晓芳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刘建新处长 文化部 旅游局 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班子成员 文化旅游部关于线上定房平台监管的规定 中国游客减少 文化旅游部关于城市旅游政策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消息 海南离岛免税多长时间有效 文化旅游部领导成员 私家车的发展 私家车网约车合法吗 出行产业链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实施时间 空中乘务 幼儿园放鞭炮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文化旅游部关于开设游戏厅消费金额数量限制的规定 文化旅游部关于酒吧 餐吧不属于娱乐场所的答复 文化旅游部关于生态红线内开发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官网 2020全球旅游业 商旅结合 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24 文化旅游部关于坂田市场整治典型案例 暑期出国游学 文化旅游部最新动态 文化旅游部关于旅拍 中国游客形象 人数突破60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大批英国游客涌入中国 泰国女子团体 泰国女开放吗 文化旅游部办公厅社团主任什么级别 旅游业 复苏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 暑期旅游出国线路推荐 交通运输部令2021 文化旅游部关于景区安全宣传内容 景区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怎么处罚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违法吗 驶向现代性私家车的车型
最新留言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旅游景点
关注我们
微博

Powered ByZ-Blog.